癌症厌食治疗迎来新选择:纳米甲地孕酮效果显著
癌症厌食治疗迎来新选择:纳米甲地孕酮效果显著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这句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在接受手术、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热量来对抗癌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因此对营养的需求远高于健康状态。然而,许多癌症患者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厌食。
癌性厌食-恶液质综合征(CACS)是一种以厌食、体重持续下降、肌肉流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和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贫血、水肿等症状,处于蛋白质和能量负平衡状态。厌食和恶液质在肿瘤患者中往往同时出现,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药物主要包括孕酮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促动力药物、5-HT3受体拮抗剂等。其中,孕酮类药物是最早应用于该领域的药物,能够通过调节体液和神经系统“双管齐下”改善患者食欲。在孕酮类药物中,甲地孕酮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为首选的食欲刺激药物。
然而,有些患者和医生可能对甲地孕酮存在误解,担心其作为“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事实上,甲地孕酮是一种孕激素,与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的副作用大不相同,也不同于雌激素。雌激素使用时需警惕血栓栓塞风险,且对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有促癌作用。而甲地孕酮作为孕激素,不仅没有这些副作用,还能拮抗雌激素,因此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也被推荐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孕激素种类繁多,差异显著。甲地孕酮属于羟孕酮类,无雌激素活性,具有抗雌激素效果,且是血栓栓塞风险最低的一类孕激素。
近日,一款专门用于癌症患者恶病质引起的体重明显减轻的进口药物——美适亚(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在中国上市,该药物采用纳米晶体技术,将药物颗粒降低到纳米级别,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与传统剂型相比,患者无需伴随进食即可起效。研究显示,使用纳米甲地孕酮的患者12周平均体重增加5.4公斤,体重显著增加的时间从传统剂型的14天提前至3天。
除了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调理同样重要。建议患者家属加强情感关怀,耐心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多进食,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以减轻治疗期间的痛苦,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