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新”“双减”下的小学课程新趋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1: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新”“双减”下的小学课程新趋势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三年来,这场以“减负增效”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不仅重塑了校外培训行业,更深刻改变了校内教育的生态。如今,走进任何一所小学,你都能感受到这场变革带来的新气象。

01

课程设置:从“单一”到“多元”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教育模式,推动学校教育从“单一”走向“多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课程设置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北京市朝阳区将府实验学校为例,该校构建了涵盖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健康、技术与实践四大领域的“奠基未来课程”体系。每个领域的课程又分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与专长课程三个层级,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当地教育部门则创新性地提出了“科学+”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以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统筹校内外优质科创资源,推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例如,学校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或工作站,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02

教学方式:从“灌输”到“引导”

课程设置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革新。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正在被更加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所取代。

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成为许多学校的首选。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篇课文的讲解,而是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篇课文及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导演”的角色,通过设计各种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知识。

03

教师发展:从“教书匠”到“研究者”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了解学生心理,具备课程设计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这种转变,促使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型。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例如,庆阳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全面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加强教师培训的系统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教育家精神。通过建立跨区域、联校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机制,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共同成长。

04

家校协同:从“对立”到“合作”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校教育,也重塑了家校关系。过去,家长和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对立”状态:家长希望孩子多做作业、多上补习班,而学校则强调减负。如今,双方正在走向合作。

许多学校开始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理解“双减”政策的初衷和意义。一些地区还开发了家庭教育精品课程,通过线上平台供家长学习。这种双向互动,不仅增进了家校之间的理解,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05

挑战与展望

尽管“双减”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试图通过校外“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弥补;一些学校在课程创新和教师培训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何平衡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发展,仍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未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学校将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场所,而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将从“教书匠”变成真正的“教育者”;家长也将从过度焦虑中解放出来,成为孩子成长的真正伙伴。当教育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