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应对朋友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识别和应对朋友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根据马来西亚心理健康协会(MPS)的数据,约29%的马来西亚成年人曾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焦虑症和抑郁症最为常见。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情绪和思维,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广泛影响。虽然很多人可能会将精神健康问题归结为“想太多”,但实际上,这些症状常常是更深层次心理健康问题的体现。那么,如何识别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呢?
如何识别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迹象可能并不显而易见,但通过细心观察,我们可以识别一些常见的症状:
- 情绪波动:频繁的情绪变化,特别是长时间感到沮丧、无望或焦虑。
- 失去兴趣: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包括工作、家庭或与他人交往。
- 睡眠和食欲改变:长期失眠或嗜睡,食欲丧失或暴饮暴食。
- 过度思虑和自我否定:反复地对自己进行负面评判,或者总是担心未来的事情。
这些迹象表明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越早识别和处理,问题的解决将越容易。
如何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一旦识别出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采取行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 寻求专业帮助: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是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佳途径。专业的治疗可以帮助你识别根源,并通过科学的治疗方式改善症状。
- 心理治疗: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能够帮助你识别负面思维模式,并学会用健康的方式应对情绪和生活中的压力。
-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 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锻炼、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
- 情感支持:与家人、朋友沟通,获得社会支持,能够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增强应对能力。
跨文化视角下的心理健康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学生除了面临学习压力外,还要应对语言和文化适应、学术标准差异等多重挑战。研究显示,这类学生在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和焦虑三个维度的表现上相对较差。
宁波诺丁汉大学(以下简称“宁诺”)作为中国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汇聚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学生,形成了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氛围。处于多元文化环境中,若单纯模仿西方高校做法,或者仅遵循国内建设标准,都难以满足其特殊的办学需求。因此,宁诺立足中国国情,在遵循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同时,借鉴西方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熟经验,不仅建立了身心健康中心,还构建了涵盖“战略规划、健康素养、朋辈力量、人文关怀和专业力量”的五级金字塔体系(如图)。
该体系对标全球行业专业标准,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秉承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重视构建支持网络,强调多方面联动,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社区,助力培养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国际化人才。
第一级,战略规划。宁诺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略方针》(见表),从管理体系、衔接过渡、预防机制、早期干预、支持网络、评估研究、资源网络及员工赋能八大板块详细规划了目标与措施。
第二级,健康素养。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园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主要采用三种具有高互动性、强参与性的教育形式。
一是“重视实效、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全年双语心理健康素养课程,包含15个板块、50个主题,并设置10个专项健康学分。课程内容设置上强调循序渐进,重视培养实效。让学生从了解心理健康开始,逐步掌握自我认知、人格塑造、复原力培养、人际交往技巧、亲密关系处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形式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方式,并通过舞蹈、戏剧、绘画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是“全周期、增互动”的自媒体平台。充分运用自媒体平台,开设身心健康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坚持“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结合时下学生关注的身心健康话题热点与常见困扰,通过全周期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与专业心理调适建议,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助能力。
三是“品牌活动、创新加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坚持“形式丰富、内容科学”的设计原
及时识别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是维护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关键。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心理健康困扰,勇敢寻求帮助,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一些启发,帮助你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迈向更强大、更快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