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养产业规模破十万亿,森林康养引领新趋势
我国康养产业规模破十万亿,森林康养引领新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养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据估算,我国康养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十万亿元。从森林康养到温泉疗养,从中医药养生到运动康复,康养产业正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态势。
康养产业界定
产业定义
康养产业的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从狭义方面看,康养产业发展起源于健康和养老,其基本保障在于健康和安全。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狭义的康养产业主要是为了应对老龄化冲击、迎合并开发老年人口消费市场,而提供的包括健康、养生和养老三方面内容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老年人和对康养服务有较高质量和多层次需求的群体,目的在于健康的促进和管理,养老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
从广义看,康养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养生和医疗手段,为满足人们对健康幸福生活的追求,使人在身体、心理、生活以及社会适应性方面都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的状态。康养产业服务于全年龄段、全体居民,由健康、养生、养老向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延伸,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
产业类型
康养产业就是为社会提供康养产品和服务的由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综合。康养产业集合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辐射性强,包含医疗服务、休闲保健、康体健身、养生养老、健康管理、营养食品、文化旅游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连的生产和服务领域。一般来说,根据资源条件、消费需求、关联产业的不同,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康养产业业态,如下表所示。
分类方法 | 细分业态 |
---|---|
资源条件 | 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气候康养、滨海湖泊康养 |
地形地貌 | 高原康养、山地康养、丘陵康养、平原康养 |
消费群体 | 中老年康养、孕婴妇幼康养、青少年康养 |
消费目的 | 健康保养、亚健康疗养、临床医养 |
关联产业分类 | 康养农业:健康农产品/果蔬种植、观光农业、乡村旅居/田园康养/度假农庄等 |
康养制造业:康养食品药品制造、康养器材制造、康养智能设备制造等 | |
康养服务业:医疗卫生服务、康复理疗、护理服务等;养老服务:看护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养老金融服务等;养生服务:美体美容、养生旅游、健康咨询等 |
康养基地类型
康养基地概念
康养基地是康养产业的载体,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土地与空间资源,支撑各类康养业态蓬勃发展。对康养产业布局就必须找到适合发展的地方,并利用其自然禀赋,结合人文历史、区位便利等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因地制宜的、资源互补的康养项目,开发形成康养基地。
康养基地主要类别
康养基地主要包括康养主题小镇、康养产业园区、康养养护社区、康养康复医院、康养旅游区、田园综合体等产品开发模式。由于康养基地的选择和建设受地区自然禀赋的差异的影响较大,通常以基地的资源条件作为分类依据,按照森林康养基地、温泉康养基地、中医药康养基地、气候康养基地、海洋康养基地等类型,各类型康养基地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基地类型 | 主要特征 | 代表地区 |
---|---|---|
森林康养基地 | 依托森林景观和富氧环境等森林资源,开展包括森林游憩、度假、疗养、运动、教育、养生、养老以及食疗(补)等多种业态的集合。部分森林康养基地还结合本地的佛教、道家、太极文化开展研学、养生、体验旅游等服务 | 日本长野县(森林疗法基地)、德国巴特·威利斯赫恩镇、美国太阳河度假村、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吉林长白山 |
温泉康养基地 | 依托具有保健疗养等功效的温泉资源,重点提供温泉汤浴、温泉度假、温泉会议、温泉理疗、温泉养生等服务 | 日本北海道、南京汤山度假区、广州市从化区、重庆市巴南区 |
中医药康养基地 | 依托传统中医、中草药和中医疗法等中医药资源,重点集合中医养生馆、针灸推拿体验馆、中医药调理产品研发等业态 | 安徽省亳州市、江苏泰州、江西宜春樟树市 |
气候康养基地 | 依托地区或季节性宜人的自然气候,满足康养消费者避霾、避暑、避寒的气候需求,配套各种健康、养老、养生、度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形成综合性气候康养基地 | 德国奥伯斯特多夫、四川攀枝花、浙江台州市三门县、海南保亭县 |
海洋康养基地 | 依托海水、沙滩、海洋食物等海洋资源,重点开展海水和沙滩理疗、海上运动、海底科普旅游、海边度假、海洋美食等产业 | 泰国普吉岛、马尔代夫、海南三亚、河北秦皇岛 |
产业融合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康养产业呈现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特征,康养+文化旅游、康养+医疗、康养+体育等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康养产品和服务供给日益多元化,康养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康养+文化旅游:康养旅游是康养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体现,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康养文旅度假作为主要模式。康养文旅度假模式的特点是依托目的地良好的资源禀赋,比如具有不可替代性与高康养价值的自然生态资源(如温泉云海、江河湖泊、森林山地、乡村田园、气候资源、滨海资源、中医药资源等),或地方独特的人文资源(如地方民俗、节庆活动、传统建筑、特色食材、烹饪传统、宗教文化、养生文化等),打造以优势资源为主题、拥有康养相关核心吸引物的健康养生项目,开发建设康养基地。养生度假、温泉药膳、旅居养老等,都是康养旅游的表现形式。
康养+医疗:康养医疗模式是将医疗服务和康养服务结合,提升医疗卫生保健相关服务的舒适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治疗和修复为目标,针对临床状态的病患群体,以医疗科技为支撑提供医养服务,比如美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世界知名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依托知名医疗机构、诊所、专科医院,在周边形成的医疗康养基地。另一类是以“治慢病、防慢病、治未病”为目标,针对亚健康人群以及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康复服务对象,依托疗养康复基地,提供辅助性的慢病康复诊疗、个体健康状态调养服务,并可涵盖健康检测、康复、养老、护理等一系列服务。
康养+体育:体育运动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慢性病干预、健康促进、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康养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增强,运动康养也逐渐成为康养产业、康养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地区发展运动康养,多数与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相结合,依托当地的地理条件(比如山地、气候、森林、湖泊、滨海、沙滩、草场等),发展对应的大众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比如山地运动(山地骑行、登山、攀岩、越野、射箭、探险)、水上运动(游泳、钓鱼、跳水、冲浪、划水、潜水、帆船)、户外拓展、康养运动(太极拳、瑜伽、健身操)、常规体育活动(徒步、马拉松)等康体康养活动,形成全民健身品牌,打造职业体育赛事和精品赛事IP,规划体育旅游线路,开发建设运动康养基地。
康养+保险:伴随“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以及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金融机构(尤其是人寿保险企业)在竞争中高净值人士的商业养老金、人寿保险、家庭资产配置(如信托)等业务过程中,为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差异化发展,逐步走向整合康养产业链资源,围绕“康养+保险”打造生态圈的道路。具体来说,保险机构通过自行打造或者外部合作,链接医疗健康资源(如生命银行/细胞库、康复医院、肿瘤早筛等检验检测机构)、养老服务资源(如高端养老社区、城市养护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各类养老地产商),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解决方案。
康养旅游概况
市场规模
康养旅游蓬勃兴起,银发族为重要推动力。从全球市场看,根据全球健康研究院GWI《2023全球健康经济监控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达到8680亿美元,超过疫情前水平,2024 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2027年则将增至1.4万亿美元。老龄化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基本国情,而银发族展现出更频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强大的消费能力,则推动了兼顾保健、休闲、居住属性的康养旅游新业态日渐兴起。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023年发布的《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中指出,老年旅游将是老龄产业经济中增长最快领域,“十四五”末我国老年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14万亿元,市场规模较大。
发展现状
国内康养旅游初步形成以资源为依托,多种模式综合发展的格局。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森林、温泉、中医药、海洋等资源为主要依托,以运动休闲、康体养生度假、康疗旅游、养老度假、文化康养等多种模式综合发展的格局。目前,国内初步形成了围绕发达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特色资源(北方森林草原、西南生态文化、海南生态气候、山东滨海)的重要康养旅游目的区域,发展出了一批以康养旅游为主要产品类型和品牌目标的企业。
我国康养旅游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中国康养旅游仍浮于表面,现有康养旅游产业设计粗放,遍地开发却未成体系,行业内缺少康养旅游龙头企业和高端特色项目引领,康养旅游产品在规划、创意、设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养生特色难以突出,康养旅游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与国际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康养旅游市场竞争不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均较小。康养旅游企业依托的旅游资源和经营模式不尽相同,游客在出行旅游时可选择的目的地与游玩形式较为广泛,因此,本行业内各企业的市场竞争不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同时影响客源的因素还包括资源景区(点)的性质与知名度、地理位置与交通便利情况、接待能力水平以及宣传和推广等,所以各康养旅游景区(点)所占市场份额都比较小。但康养旅游行业整体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主要集中在资源、品牌、交通、网络等方面,呈现为区域性的竞争。
发展趋势
开发多元化、特色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康养旅游产品的打造更加注重将目的地特色资源与整个旅游过程相融合,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多种活动,增加游客的舒适性。同时,康养产品的层次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打造高、中、低三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康养需求。低端产品主要依托景观资源优势打造“养眼”系列基础产品;中端产品可通过运动康体类养生项目打造“养身”系列产品;高端产品则以人文资源为主打造“养心”系列产品。
品牌缔造康养旅游新纪元。发挥品牌的作用对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积极发展康养旅游的大背景下,树立品牌形象,找准品牌定位是未来的康养旅游营销的关键。以地区特色资源要素为支撑构建康养旅游品牌体系,打造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如天津健康产业园、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江苏泰州市姜堰区等示范基地已形成大品牌。
森林康养概况
概念及分类
2019年3月,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