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提至1万,谁最受益?
个税起征点提至1万,谁最受益?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建议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提议不仅关系到亿万纳税人的钱袋子,更关乎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方向。那么,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究竟谁最受益?这一政策调整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当前个税起征点:5000元
自2018年个税改革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定为每月5000元。这一标准是根据当时城镇居民人均基本消费支出、每个就业者平均负担的人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综合确定的。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表示,这一标准不仅覆盖了人均消费支出,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为什么需要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现行个税起征点已显露出一些问题:
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偏重: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51821元/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年。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仍需缴纳个税。
消费刺激需求: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国际比较视角:以美国为例,其个税起征点为年收入1.1万美元以下免税。虽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但国际经验表明,适时调整个税起征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谁将从中受益?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教授指出,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主要受益者是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群体原本就需要缴纳个税,起征点提高后,他们的税负将明显减轻。
以月收入8000元为例,按照现行税制,每月需缴纳个税(8000-5000)*3%=90元。如果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这部分人群将无需缴税,相当于每月增加90元可支配收入。
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短期内,提高个税起征点确实会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影响。根据2018年个税改革的经验,当年个税收入同比下降25.1%,但长期来看,减税带来的消费增长和经济活力提升,反而会促进税收增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稻葵分析,起征点提高后,直接带来一大群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增加会带来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中央政府通过流转增加的财政税收也会提高。
政策建议与展望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专家建议,个税起征点应与物价水平挂钩,实现自动调整。这样既能及时反映生活成本变化,又能避免频繁修法带来的不确定性。
优化税制结构:除了提高起征点,还应考虑将更多收入项目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如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以更全面地调节收入分配。
推进家庭为单位纳税:借鉴国际经验,可以考虑允许夫妻双方联合申报个人所得税,降低家庭整体税收负担。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关乎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所说,个税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期待在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国个税制度能进一步优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