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师资+科技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双引擎
优质师资+科技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双引擎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从“量”的需求转向“质”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需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其中,优质师资和科技教育被视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两大关键要素。
优质师资: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贵州学前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师资。
在顶层设计方面,学校构建了“五位一体”师德养成教育模式,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三景融通·三级联动·四共合作”育人体系,打破传统教学界限,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认同感。课程体系方面,学校实施“平台+模块+方向+拓展”的综合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注重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通过系列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科技教育:创新教学的重要引擎
科技教育是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该平台已建成8.8万条资源,涵盖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全面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和国际合作。
在创新育人方式方面,山东大学构建了“数智化生态教学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互通、互动、互联”。天津科技大学则借助平台打破年级和专业限制,实现97门课程滚动开课。在应用场景创新方面,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利用平台开展“翻转教研”,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则利用平台资源解决课外阅读监测和评价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双管齐下: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
优质师资和科技教育如何有效结合,推动教育创新?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该奖项评选出30个创新案例,展示了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例如,《遇见盛唐·探秘城垣:数字科技赋能西安城墙遗产教育》项目,通过数字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舞态新遗:沉浸式舞蹈活态赋能文化遗产》项目,则将舞蹈艺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创新了文化遗产的教育方式。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优质师资和科技教育双管齐下,可以创造出更多元、更有效的教育模式。
展望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优质师资和科技教育双管齐下,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所言,未来的遗产教育应该是教育、科技和文化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升教育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既要重视优质师资的培养,也要充分利用科技教育的力量。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