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月大额存单重返市场,利率下调50基点仍供不应求
时隔三月大额存单重返市场,利率下调50基点仍供不应求
2024年7月26日,中国银行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将于7月26、27日发售2024年第一期个人大额存单。这是自2024年4月份主要银行停售大额存单以来,首次有大型银行重新推出这一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时隔三个月,大额存单重返市场
根据中国银行发布的公告,此次发售的个人大额存单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共计七个期限。其中,3年期和5年期的年化利率分别为2.15%和2.2%,起购金额均为2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支持转让功能,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
这一举措不仅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也为银行带来了更多的存款资源。然而,与2023年相比,当前的大额存单利率已显著下降。以2023年11月为例,当时交通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65%-2.7%,而此次中国银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仅为2.15%,降幅超过50个基点。
利率持续下行,吸引力仍存
尽管利率大幅下调,大额存单仍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据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某网点负责人透露,目前存款普遍降息,对于个人而言,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更具吸引力。大额存单支持转让的特性,进一步增强了其灵活性。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据财联社报道,7月25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相继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二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0.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大额存单的利率优势明显,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7%、2.15%和2.20%。
供不应求,转让市场活跃
大额存单的热销甚至催生了“黄牛代抢”现象。据报道,一些黄牛在闲鱼等平台招揽客户,声称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帮助投资者抢购新发售或转让区的大额存单。虽然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风险,但侧面反映出大额存单的受欢迎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大额存单的转让功能为其增添了流动性优势。投资者如果需要提前变现,可以通过银行平台进行转让,不会受到期限和利率变化的影响。这一特性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专家建议:优化资产配置
面对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专家建议投资者调整心态,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为缓解这一压力,银行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因此,大额存单利率也将随之下降,且下降速度可能更快。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兼会长许泽玮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以及生活目标来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除了传统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还可以考虑配置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对于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和黄金等投资产品。
在低利率时代,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财策略。虽然大额存单的利率优势在减弱,但其保本保息、流动性好的特点仍然具有吸引力。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合理配置各类金融产品,分散投资风险,才是应对利率下行的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