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最古老的九搂十八杈侧柏:一棵树见证三千年历史
探访北京最古老的九搂十八杈侧柏:一棵树见证三千年历史
在北京密云区新城子镇,有一棵被誉为“京城树王”的古树,它就是著名的“九搂十八杈”侧柏。这棵古树不仅以其3500年的树龄成为北京最古老的树木,更因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它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故事和传说,是北京古树文化的重要代表。
“九搂十八杈”这个名字形象地描述了这棵古树的壮观形态:树干粗壮,需九人合抱;从距地面约2米处分出18个枝杈,犹如一把巨大的伞盖遮天蔽日。这棵古树不仅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树木,也是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的长寿树王之一。
这棵古树之所以能存活至今,除了自身的长寿基因,还得益于历代的保护和关怀。据传,这株树王是由商周时期的素慎人所植。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历了无数风雨沧桑,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如今,这棵古树已成为当地的文化象征,当地人视其为神明护佑的象征,常在树上悬挂布条祈福平安。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对其复壮和保护,包括改善土壤环境、修复树洞、支撑枝干等,确保这一自然与文化的双重瑰宝得以延续。这些保护措施不仅体现了对古树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九搂十八杈侧柏的文化价值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文化的载体。在北京,每一棵古树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传说。例如,天坛的“九龙柏”传说与乾隆皇帝有关,潭柘寺的“帝王树”则与清代帝王的更迭相联系。这些传说不仅增添了古树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古树与人类历史的紧密联系。
北京的古树文化源远流长,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见证了北京从辽金时期到明清两代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正如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周振华所说:“北京的每一棵古树都是中华文明的一分子,它们是绿色的国宝,是活着的文物。”
近年来,北京古树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2022年出版的《古都守望者·北京古树》一书,详细记录了全市60处古树点位,深入探讨了古树的栽种时间、栽种者、栽种原因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2023年,相关团队设计了1514条古树游线,让市民和游客在欣赏古树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
九搂十八杈侧柏作为北京最古老的树木,其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无可替代。它不仅是北京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北京文化的传承者。这棵古树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然而,保护古树的工作仍任重道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树面临着诸多威胁,如环境污染、人为破坏等。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这些见证历史的古树继续茁壮成长,为后代留下更多的绿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