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汉武帝到联合国非遗:皮影戏的两千年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4: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汉武帝到联合国非遗:皮影戏的两千年传奇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句打油诗生动描绘了皮影戏的艺术魅力。而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一段传奇故事。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在爱妃李夫人去世后,思念之情难以排遣。一位名叫李少翁的方士得知此事后,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用棉帛裁剪出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时分,李少翁在帷帐中点燃灯烛,操纵着影偶翩翩起舞。汉武帝坐在帷帐外,远远望去,仿佛看到了李夫人的身影,不禁龙颜大悦,从此对这种表演形式爱不释手。

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却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记载。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影戏的几个关键要素:灯光、帷幕、人影、唱词。这些元素的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随着历史的演进,皮影戏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娱乐形式。宋代是皮影戏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在城市中的“瓦肆”、“勾栏”里有专门的演出场地,每逢佳节,各地还会搭建临时的乐棚,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南宋范成大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可见皮影戏在当时已经非常普及。

皮影戏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艺人们用驴皮或牛皮手工雕刻出精美的影偶,通过灯光的投射,在帷幕上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同时,配合着说唱和音乐,讲述着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神话传奇。这种“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工艺技巧,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皮影戏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它还被应用到灯具和食品之中,如宋末元初周密创作的杂史《武林旧事卷二·灯品》中提到的“羊皮灯”,还有彩绘骑马人物的“沙戏影灯”;而“卷六·鲊鲊”中,提到了有名为“鱼肉影戏”的一道特色美食。此外,《梦粱录卷十六·分茶酒店》中,有一种食品名叫“影戏算条”,其实就是薄如蝉翼、可以透光的猪肉窄条,与现在我们熟知的“灯影牛肉”异曲同工。

皮影戏的道具材料也发生变化。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可见皮影的前身是“纸影”,后来出于避免损坏、延长使用寿命的考虑,换成了皮革。

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第二部分第一章“电影的前驱——皮影戏与幻灯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作“电影的先驱”。而电影刚刚传到中国时,也被称为“影戏”。皮影戏这种通过光影展现的“三位一体”艺术,充满独特魅力,被誉为“电影的鼻祖”、“最早的卡通动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凝聚着我国传统造型与表演艺术的精华,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如今,皮影戏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数字化时代,皮影戏正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