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城关镇:“党建+巷长制”激发老干部新活力
卢氏县城关镇:“党建+巷长制”激发老干部新活力
卢氏县城关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新实施的“党建+巷长制”模式,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社区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还为离退休干部搭建了发挥余热的平台,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卢氏县城关镇作为县城中心区域,背街小巷多、老旧小区多,管理难度大。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当地党委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城关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新提出“党建+巷长制”模式,将离退休干部这一宝贵资源融入社区治理体系。这一做法既解决了社区人手不足的问题,又为老干部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实现了双赢。
具体实施
“巷长制”以“镇级、社区、网格、微网格”三层四级网格化治理体系为依托,组织老干部就近担任巷道长、楼院长、单元长等角色。具体实施中,注重发挥老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明确其在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邻里纠纷调解、社区事务议事、文明新风监督等方面的职责。
为确保“巷长制”持续健康运行,城关镇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将巷长工作与“最美城关人”评选表彰相结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相结合,同时制定不适宜任职的“十种情形”,确保巷长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成效与亮点
“巷长制”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老干部们共收集社情民意65件,惠及500余户居民;组建“夕阳红”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10余场;调处邻里纠纷38起,有效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巷长们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确保18个老旧小区、30余条背街小巷顺利改造完成。
此外,依托“巷长制”平台,老干部们还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利用暑期开设社区“公益课堂”,为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美术绘画等服务;组建“社会治理·银耀有我”银发志愿服务队,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等知识宣传;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服务进广场活动,推出“8+X”便民服务组合“套餐”,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
经验与启示
卢氏县城关镇的“巷长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精准定位: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和优势,为其量身打造发挥作用的平台。
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工作持续有效推进。
融入中心工作:将巷长工作与社区治理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如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建设等。
注重实效: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变化和实惠。
未来展望
“巷长制”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下一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扩大覆盖范围:在更多社区推广这一模式,让更多离退休干部参与进来。
丰富服务内容:结合新时代社区治理需求,拓展巷长的工作领域,如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等。
加强培训指导:定期对巷长进行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
完善激励机制:探索更多元的激励方式,如设立专项基金等。
卢氏县城关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巷长制”实践,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和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离退休干部的价值,也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探索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