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究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因素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1: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究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因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探讨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重要心理学效应、发展阶段以及如何运用"约哈里窗口"理论改善人际交往。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们日常相处时,彼此之间通过思想、感情、行为等因素所产生的吸引/排斥、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们内心对他人疏远或亲近、个人对外界的内心倾向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代大学生获得归属感、信任感和尊重感等情感需求的条件之一。

人际关系主要为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反映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日常活动过程中,与其他个人结成的一种心理和社会上的能够互相作用和影响的联系,其范围主要包括家人、师生、同学、朋友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进行沟通与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直接的心理间的联系,双方的社会角色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合作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经济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主要组成成分是感情,人际关系是人类群体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代表着人们之间的内心距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步入工作岗位的重要前提。

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可依据的心理学效应

1. 首因效应

在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中,通过给彼此留下的第一印象,会成为彼此判断对方的重要依据,也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大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在首因效应方面一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常大学生的仪态、穿着、谈吐、举止、表情等外在行为因素更能够被大众所接受与欣赏,更倾向于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进而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新鲜事物形成总体印象的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近因效应的作用效果与因素出现的时间有关,是事物的出现顺序影响的结果。例如,某人每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外界对其印象较差。当他突然开始勤奋努力、乐于助人时,会迅速改变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和口碑,这就是近因效应的作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指的就是近因效应。

3.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EdwardThorn⁃dike提出,又称承建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是由于人际知觉在形成过程中,本体对他人的片面认知和判断,扩散产生整体印象。具体来说,人们会因为某一事物或某件事情而对他人有自己的主观情感判断,还会按照自己的感情倾向去推测这个人在其他方面的特性。本质上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差。

4.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情绪、反应、喜好映射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例如,有些学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潜意识中会认为对方针对自己,事实上可能是自己对对方有意见,以己度人投射到对方身上。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IrvinAltman提出了人际关系社会渗透理论,解释了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从表浅化的沟通发展到亲密化。该理论以情感为依据,提出了人际交往活动过程中由浅入深的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和稳定交往阶段四个阶段。

1. 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是人际交往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初步确定要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对象,包含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大学生在选择人际交往对象时,宿舍同学往往是首选对象。宿舍是承载大学生活、学习、情感交流、与他人互助的主要场所,和谐友好的宿舍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2. 情感探索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双方共同寻找可以彼此建立起真实的情感联系的共同枢纽。有学者认为,在某些生活场景中,人们普遍会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而伪装自我。

3. 情感交流阶段

在人际交往的情感交流阶段,交往对象之间更加熟悉,交流形式较为随意,两个人的关系更加密切。

4. 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交往的稳定交往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最高水平。交往对象潜意识会刻意向对方倾向,允许对方对自己的大部分私密领域进行询问,会经常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四、"约哈里窗口"理论应用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该理论将个体的内心世界按照自身和外界的了解程度划分为四个区域:自身了解、外界也了解的区域称为"开放区域"别人了解、自己却不了解的称为"盲目区域"只有自己了解、从未向人透露的称为"秘密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称为"未知区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环境相对于职场工作人员来说更为简单,年龄相仿、教育经历相似,并且同在一个校园环境中,更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往双方如何进行交流沟通,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盲目区域和隐蔽区域以及揭明未知区域。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是在了解对方之前,要尽可能地开放自己。交往双方不求完全一致,但求大同小异。在保护个人利益的前提下,要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人身上,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这样也会在他人身上收获理解与尊重。

五、结论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交流是沟通感情最基本的手段,可通过约哈里之窗理论为基础来调节人际关系,尽可能地扩大开放区域,人与人交往是一个心理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情感作为支撑。根据首因效应,在首次见面时应给对方留下良好谦逊的印象,在晕轮效应的作用下交往双方关系向好,通过近因效应解决交往双方的矛盾和冲突,通过提升个人修养避免错误的投射效应,并不断地巩固和适度地扩大自身的开放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