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肺部手术并发症预防指南
冬季肺部手术并发症预防指南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肺部手术后的并发症预防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临床经验,详细介绍术后感染、出血与血肿、深静脉血栓、术后疼痛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的精细化管理到术后护理的核心策略,全方位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和快速康复。
冬季肺部手术的特殊性
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对于刚做完肺部手术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冬季肺部手术后的并发症预防尤为重要。
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术后感染预防
术后感染是肺部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加剧、痰液增多且呈脓性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为了有效预防这一问题,患者应在术后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医护人员也需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
出血与血肿预防
术后出血是肺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进行胸腔镜手术时,可能会触及到血管,因此局部创面及切口部位可能会出现术后少量出血的现象,即胸腔内出血。绝大多数出血为渗血,极个别情况可有大量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深静脉血栓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症疾病。术后患者由于多种因素作用易导致外周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VTE是大手术后最严重但有可能预防的并发症之一。
预防措施包括:
- 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
- 增加活动量,鼓励卧床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和进行腿部锻炼
- 对于高龄、高危患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预防性地使用抗凝药物
- 采用机械预防手段,如抗血栓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
- 预防便秘,适当服用缓泻剂
术后疼痛管理
胸科手术术后疼痛具有普遍性、预知性,在胸腔镜的辅助下术式逐渐微创化,但仍无法避免其因手术、麻醉刺激经历的术后剧烈疼痛。疼痛不仅降低患者舒适度,也会拖延病情转归,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经济费用,因此完善的疼痛管理在胸科手术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胸科手术常见的术后镇痛方式包括传统的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等,而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筋膜平面阻滞,因其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受到广泛关注。
术后护理的核心策略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操是一种呼吸肌配合肢体活动的肺功能锻炼方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康复手段,有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气体交换的作用。围术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起到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等作用。
饮食调理
术后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多吃鸡蛋、牛奶、瘦肉等,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要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
活动与锻炼
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肺不张和深静脉血栓,同时促进食欲。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吹气球练习等,以锻炼肺功能。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或渗液。患者应远离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避免感染。
生活习惯调整
患者应戒烟限酒,减少对肺部的刺激。同时,注意改善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使用空气净化器。
心理调适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复查胸片,3个月做CT,之后根据医生建议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
案例分享
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因肺癌接受了肺叶切除术。术后,医生和护士团队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同时,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肺部手术后的恢复需要患者在饮食、运动、心理及日常生活中全面调整,严格遵循医嘱并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更好地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