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辛格眼中的“南希·唐”:中美建交幕后英雄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1: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辛格眼中的“南希·唐”:中美建交幕后英雄

1972年2月21日,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主席会见了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会晤中,一位年轻的女性翻译坐在毛主席身边,准确、流畅地将双方的对话传递给对方。她就是唐闻生,一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

01

从书香门第到外交部“金花”

唐闻生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唐明照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曾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母亲张希先毕业于燕京大学。1943年,唐闻生在美国纽约出生,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950年,她随父母回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和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

1965年,唐闻生进入外交部工作。从最初的英文打字员做起,她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和勤奋努力,很快成为外交部的重要翻译人才。周总理曾鼓励她说:“争取用两年时间赶上你师父!”这句话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02

中美建交的见证者

197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的访问铺路。唐闻生作为翻译参与了这次历史性的会晤。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南希·唐(唐闻生)可以竞选美国总统。” 这不仅是对唐闻生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她作为中美友好交往见证者的认可。

1972年尼克松访华,唐闻生再次担任翻译。在这一系列会谈中,她不仅要准确传达双方的对话内容,还要把握微妙的情绪和语气。她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双方的高度评价,也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外交翻译的卓越成就

唐闻生在外交部工作了13年,期间参与了无数重要外事活动的翻译工作。她不仅是一位语言专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她深知,作为一名外交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信息,还要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利益。

在一次采访中,唐闻生说:“翻译,特别是口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我就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她强调,外交翻译工作者必须翻得准确、完整,还要努力通过抑扬顿挫、语音语调译出各方的情绪,不使对方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甚至错觉。

2024年,唐闻生荣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这是对她数十年翻译生涯的最高肯定。她表示,很多优秀的前辈,例如已故的英文翻译大家浦寿昌和俄文翻译大家阎明复,以及今年95岁的法文翻译大家齐宗华等,都是引导她努力的榜样。

04

一位外交官的使命与担当

唐闻生的一生都在为推动中外友好交流而努力。她先后在《中国日报》担任副总编,在铁道部担任外事局局长,后来又去了侨联工作,现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外交官的使命与担当。

面对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对翻译职业的影响,唐闻生表示:“高科技,如人工智能,是我们应该欢迎的进步,也是我们需要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去驾驭的。在翻译一些敏感或奥妙的内容方面,它至少目前还难以替代人类。我们不应要求自己只会做机器也可完全代替的工作。水涨船高,我们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唐闻生的一生都在为推动中外友好交流而努力。她先后在《中国日报》担任副总编,在铁道部担任外事局局长,后来又去了侨联工作,现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外交官的使命与担当。

如今,唐闻生虽然已经退休,但她依然关注着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她经常与年轻一代的翻译工作者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她说:“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年轻人生来不畏挑战。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绘就中国翻译事业辉煌灿烂的明日画卷。”

唐闻生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外交史册上。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官。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幕后英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