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听专家解读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防治策略
世界艾滋病日:听专家解读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防治策略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走上尊重权利之路:我的健康,我的权利!”。这一主题强调了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健康和尊严,艾滋病感染者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在中国,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为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而努力。
艾滋病传播途径:科学认知是预防的关键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生物损伤救治科主任徐哲医生在新华网特别节目中,详细解读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徐哲医生指出,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传播:
性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无保护的同性、异性性行为,尤其是多个性伴侣或频繁更换性伴侣,会大大增加感染风险。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途径传播。近年来,随着血液筛查技术的进步,血液传播的风险已大大降低。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婴儿。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科学的母婴阻断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徐哲医生特别强调,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与感染者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卫生间等普通社交行为不会导致感染。此外,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防治策略:早检测、早治疗是关键
艾滋病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徐哲医生建议:
高危人群定期检测:有高危性行为史、静脉药瘾者、性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
及早治疗: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这不仅能控制病情,还能降低传播风险。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消除歧视:让感染者享有尊严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他们有权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教育和就业机会。社会应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偏见,给予感染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徐哲医生呼吁,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共同行动:迈向无艾未来
艾滋病防治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仍需持续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建设一个没有艾滋病的世界而奋斗。
每个人都有权享有健康和尊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用实际行动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创造一个没有歧视、充满关爱的美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