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隔夜变色是氧化不是变质,专家:完全可以饮用
茶水隔夜变色是氧化不是变质,专家:完全可以饮用
茶水中的茶多酚容易被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会导致风味与色泽发生变化,但并不影响饮用安全。饮用水及茶水本身营养成分较少,不是细菌生长的理想环境,即便隔夜,也不会导致细菌大量生长。从“不会影响健康”的角度来看,隔夜水完全可以饮用。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健康饮料越来越受欢迎,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关于茶的众多说法中,有一条是“隔夜茶不能喝”,在网上也很容易搜出各种不能喝的理由。然而,这些理由可靠吗?
隔夜茶会生成“茶锈”?
“茶锈是茶多酚类物质在空气和水中氧化成棕色的胶状物”、“茶锈中含有铅、铁、砷、汞等物质”、“茶锈进入人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结合、沉淀,会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茶中富含茶多酚,茶多酚容易被氧化,氧化后会使茶水颜色变深。所谓“棕色的胶状物”其实一般只在红茶中才能形成,业内称之为“茶乳”。这种胶状物是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结合产物,其溶解度极易受温度影响,茶水凉下来后可能因过饱和而析出。实际上,“茶乳”的出现需要茶水中含有大量的茶黄素,而其也被视为优质红茶的特征。
至于重金属,无论如何放、放多久,都不能凭空产生,只能来源于水和茶叶。只要水和茶叶都是合格的,那么不管茶水如何隔夜,都不会产生重金属。至于茶锈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危害,也就更无从谈起。
隔夜茶中的维生素几乎完全损失?
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确实含有一些维生素,但是经过加工干燥等步骤,这些维生素早就损失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说,茶水中本来就几乎不含维生素,隔夜茶中也就无所谓损失不损失了。而且,即便真的损失了维生素,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并不能得出不能喝的结论。
隔夜茶会滋生大量细菌?
这项理由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任何食物(包括饮料)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都有可能滋生细菌。但对于茶水而言,茶叶中的细菌本来就很少,经过热水冲泡,细菌就更少了。茶水中的营养成分很少,不是细菌生长的理想环境。即便是放在常温下十多个小时(所谓“隔夜”),也不会滋生大量细菌。如果是放在冰箱里,就更没有问题。
隔夜茶会产生亚硝胺?
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由亚硝酸盐和胺类反应产生。要生成它,需要有硝酸盐并且在细菌大量生长的条件下,才能把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在茶水中,硝酸盐的含量本来就很少,也缺乏转化成亚硝胺的反应条件。所谓的“生成亚硝胺”,只是一种想象。
隔夜茶究竟安不安全?
大家可能会关心,隔夜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会不会导致其他危害?
茶水的营养成分含量很低,一般说的“功效成分”主要是茶多酚和咖啡因。茶多酚很容易被氧化,变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从而使茶水颜色变深,所以茶水在存放过程中颜色变深是很正常的。而这些氧化产物并没有危害,如果在实验室测试抗氧化能力,茶黄素甚至还要强一些。
除了隔夜茶不能喝,网上还有许多“隔夜水不能喝”的说法。如果是一杯洁净的饮用水,那么其中的细菌会非常少,水中也没有什么营养成分,不适合细菌生长,即便隔夜,也不会导致细菌大量生长。从“不会影响健康”的角度来看,隔夜水完全可以饮用。
隔夜茶确实会让茶水的颜色和风味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使茶水“不好喝”,但并不是“不能喝”。饮用水本身就没有多少营养成分,所以隔夜水也不会因为隔夜而滋生大量细菌。
内容来源:《餐桌辟谣记》,大是文化
审稿编辑:林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