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超千亿,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
国有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超千亿,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
2023年,国有六大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再次创下新高。根据最新年报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总投入达到1228.22亿元,同比增长5.38%。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国有大行在数字化转型上的决心,也反映了中国银行业拥抱金融科技的强劲势头。
为什么六大行如此重视金融科技?
这一轮金融科技投入热潮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要“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业的“国家队”,六大行自然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金融科技布局。
从行业竞争角度来看,近年来,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迅速崛起,对传统银行业务形成了一定冲击。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银行必须借助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从自身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金融科技,银行可以实现降本增效,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六大行如何布局金融科技?
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六大行可谓是“你追我赶”,各展风采。
工商银行以272.46亿元的投入位居榜首,同比增长3.90%。该行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战略,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
建设银行紧随其后,投入250.24亿元,同比增长7.45%。该行在分布式架构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核心系统的全面切换。
农业银行投入248.5亿元,同比增长7.06%。该行在场景金融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已建成4.2万个互联网高频场景。
中国银行投入223.97亿元,同比增长3.97%。该行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发力,覆盖超1800个业务场景。
交通银行投入120.27亿元,同比增长3.41%。该行稳步推进科技治理架构转型,强化信息科技统筹引领作用。
邮储银行投入112.78亿元,同比增长5.88%。该行致力于建设数字生态银行,持续优化信息科技组织架构。
除了资金投入,人才储备也是衡量银行金融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据统计,六大行的科技人员总数已超过9万人。其中,工商银行以3.6万人的规模遥遥领先,占全行员工的8.6%。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的科技人员也均超过万人。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业务发展?
金融科技投入的最终目的是要转化为实际业务成效。从年报数据来看,六大行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建设银行的“建行云”算力规模达到463.34PFlops,较上年增长17.09%,整体算力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工商银行建成同业首个全栈自主可控的千亿级AI大模型技术体系,并在多个金融业务领域实现创新应用。农业银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2.1万亿元,场景金融生态不断拓展。中国银行为6.8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47万亿元授信支持,助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交通银行的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同比增长41.2%,服务效能显著提升。邮储银行在信息科技架构改革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优化组织架构。
未来展望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深入推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六大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仍将持续增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在银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金融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普惠化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实施,银行业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将进一步加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自身的科技实力,也将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总体来看,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六大行作为行业领军者,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和实践,将为整个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