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推荐: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指南
权威专家推荐: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指南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至关重要。权威专家推荐的一套全面康复训练指南,涵盖了从早期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呼吸训练到中期的坐位平衡、站立训练以及后期的职业康复和社会适应训练等多个阶段。这套指南不仅有助于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家中,这份详细的康复训练指南都能为脊髓损伤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宝贵的指导。
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期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训练通常应尽早开始,但前提是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一般来说,在急性期(脊髓损伤后的头几天到几周)结束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急性期期间,医生主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和维持脊髓的稳定。一旦患者的病情稳定,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能够帮助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
早期康复阶段
在早期康复阶段,康复师或家属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此外,增强肌肉力量:随着患者逐渐恢复,康复训练应逐步转向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包括肢体的主动活动、力量训练等。患者还需通过康复训练重新学习洗澡、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
中期系统训练
步行训练:包括减重支撑跑步机训练、平地步态训练等。步行训练打开弹出式对话框,关闭。正在进行步行训练的人,这种治疗有助于提高行走能力。经历过脊髓损伤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从行动训练中获益。行动训练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的疗法,通过有挑战性的练习和下肢负重改善并恢复行走运动。如果您正在经历以下情况,可能会受益于恢复运动能力的治疗:运动和感觉受损;行走困难;难以参与日常活动。行动训练的设备和技术可能会根据您接受治疗的位置而有所差异。可选方案包括:机器人辅助减重支撑步行系统(Lokomat)、减重支撑跑步机训练、不用跑步机进行的减重平地步态训练、平地步态训练,如行走或站立、功能性电刺激。
手功能训练:四肢瘫病人大部分时间应训练手功能。运用指屈肌缩短来发展功能性的肌键固定术抓握,提供给病人健身球或让病人主动抓握笔来训练病人抓握和手指屈曲灵活性,对于不能主动伸腕的病人可用夹板来保持该关节活动度,或被动帮助病人伸腕关节。
预防肌肉萎缩的训练:脊髓损伤的病人可运用工作肌群完成平时不能做的活动代偿丧失功能的肌群,如颈 5 损伤的患者可用肩外展和外旋通过重力来使肘伸展。选择性牵拉特定肌群,对脊髓损伤病人完成功能性作业是重要的,如牵拉绳肌,使仰卧位直腿抬高接近 120°,有利于进行转移性活动和穿袜裤鞋及膝踝足支具。牵拉胸前肌使肩关节充分后伸,有利于床上运动转移和轮椅上的作业。牵拉髋和踝屈肌对行走摆动和站立稳定重要。
后期功能恢复和社会适应训练
职业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康复器材来帮助进行日常活动,如轮椅、助行器等。
社会适应训练:营养支持: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营养需求较高,因此需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充足,如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康复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专业指导: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康复师能够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的二次伤害。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的过程需要逐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在初期,患者应进行低强度的训练,如被动运动和基础的力量训练。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训练强度可以逐步增加。
定期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通过康复评估,医生和康复师能够了解患者的恢复进展,并据此调整康复计划。这种动态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以提高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应遵循专业指导,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同时注意安全和个性化的需求。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许多脊髓损伤患者能够逐步恢复一定的功能,从而重获生活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