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直径盾构隧道在济南开建,已突破千米大关
世界最大直径盾构隧道在济南开建,已突破千米大关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参与了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的专家咨询会,为这一世界级工程的建设提供专业指导。作为世界最大直径的水下盾构隧道,该工程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更承载着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工程概况
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全长约5755米,其中盾构段长达3290米。工程采用一台直径达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进行施工,该盾构机配备带压复合型刀盘、伸缩式主驱动等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系统,总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隧道设计为单管双层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管片外径16.8米,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管片。
技术创新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多个“首创”和“第一”。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浆,项目团队创新性地采用“提浓+压滤”系统组合工艺,每小时可处理废浆近600立方米,废浆处理效率提高50%,滤饼含水率降低至30%以下,实现了废弃泥浆高效处理和回水循环利用零外排。
在管片生产方面,项目团队建设了第五代超大直径盾构管片绿色智能生产线,搭载6种智能机器人,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和少人化。通过20余项关键技术革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风险。例如,发明的螺旋筋固定装置将合格率提升至99%,管片内、外弧面钢板定位装置则将预埋钢板一次成型合格率提升了16.6%。
建设进展
自2024年9月1日始发以来,“山河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千米,完成500环管片拼装。工程创造了月进尺426米的世界纪录,远超预期的8-10米施工计划,以每日16-18米的速度向前推进。按照当前进度,该隧道计划于2026年10月建成通车。
社会意义
作为济南市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标杆性工程,黄岗路穿黄隧道建成后将助力济南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互联互通,有力推进起步区建设全面提速,促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同时,该工程也为我国大型穿越黄河隧道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钱七虎院士在咨询会上表示,特大隧道的建设在节约空间资源、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岸线资源紧张的地区。他强调,技术创新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的关键,期待年轻一代“中国隧道人”能够创造出更多辉煌。
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这条世界最大直径的水下盾构隧道必将成为中国基建实力的又一力证,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