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廖虹雷探秘深圳历史遗迹
跟着廖虹雷探秘深圳历史遗迹
正值第二十五届深圳读书月期间,光明区图书馆光明大讲堂特别邀请深圳地名文化专家、历史民俗学者廖虹雷,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深圳的历史文化遗迹。廖虹雷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解,揭示了深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三个一千年”、“三个第一枪”等内容,让观众们对这座城市的过去有了全新的认识。快来跟随廖虹雷的脚步,一起探索深圳的历史吧!
廖虹雷:深圳历史文化的“活字典”
廖虹雷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是深圳本土著名民俗学者和民俗田野考察专家。他退休后,奔走在深圳各地,不断在故纸堆中挖掘,十余年间已出版八部民俗文化专著,包括《深圳民俗寻踪》《深圳民间熟语》《深圳民间节俗》《深圳风土人情》《深圳民间美味》等。他熟悉深圳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对每一民俗事象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三个一千年”: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
廖虹雷在讲座中提到,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拥有600多年的海洋发展史,以及300多年的客家移民史和华侨史。他特别强调了深圳的蚝、珍珠与盐产业都有着超过千年的发展历史。
其中,沙井蚝业的生产建设成就显著,曾获得周恩来总理颁发的奖状。这些历史事实有力地驳斥了“深圳只有40年历史”和“深圳是文化荒漠”的说法,展示了深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个第一枪”:深圳的历史意义重大
廖虹雷还详细介绍了深圳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枪”,包括屯门海战、九龙海战与三洲田起义。这些战役在历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展现了深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深圳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岭南风情
除了历史遗迹,廖虹雷还深入研究了深圳的民俗文化。他解释了深圳人把过年称作“做年”的原因,以及“做年”期间的各种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例如,深圳人有“无鹅不年”的说法,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半年开始准备过年所需的食材和物品。
廖虹雷的研究不仅展示了深圳丰富的历史文化,也强调了保护本土历史人文遗址的重要性。他呼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要忽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因为这些遗迹承载着深圳人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
廖虹雷的研究和讲座,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深圳这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深圳不仅有高楼大厦和科技创新,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廖虹雷的讲述,我们得以窥见深圳的历史脉络,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