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明院士:优秀科室主任应具备的五大特质
于金明院士:优秀科室主任应具备的五大特质
于金明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校(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作为中国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在突破靶区精确勾画和射线精确施照两大瓶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于院士不仅在临床和科研领域成就卓著,对医院管理和科室主任的角色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优秀的科室主任应具备五大特质: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哲学家的洞察敏锐、大海般的宽广胸怀、战略家的驾驭能力和老黄牛的奋斗精神。
科学家的创新思维
在医学领域,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优秀的科室主任应具备科学家的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于金明院士在访谈中提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他强调,医生应该"变道加速",通过实力实现突破。这种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科研项目中,更应贯穿于日常诊疗和科室管理的方方面面。
哲学家的洞察敏锐
哲学家的洞察力能够帮助科室主任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管理难题。于院士提到,"顶层思维"是科室主任必备的素质。这种思维要求主任能够站在高处看问题,制定长远规划,并将大目标拆解为可操作的小任务。具备哲学家洞察力的主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预见潜在问题,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
大海般的宽广胸怀
科室主任需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和人才。于金明院士在访谈中提到,"多大胸怀成就多大的事业"。一个优秀的主任应该像大海一样,不仅能够包容团队成员的个性差异,还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团队力量,共同推动科室发展。
战略家的驾驭能力
战略家的视野和决策能力对于科室主任至关重要。于院士强调,"规范、创新、同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要素。科室主任需要具备战略眼光,能够制定符合科室实际的发展规划,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规划的实施。这种驾驭能力不仅体现在对内管理上,还体现在对外协调上,如争取资源、建立合作关系等。
老黄牛的奋斗精神
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踏实肯干的精神。于金明院士以身作则,每天坚持看80位左右的患者,他说:"作为一名医生,除了管理职能以外,我觉得我最大的贡献应当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这才是我人生的价值。"这种老黄牛精神激励着科室成员,也成为了科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金明院士的这五大特质,为科室主任的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特质如何体现呢?
首先,创新思维推动了科室技术进步。以山东省肿瘤医院为例,于院士带领团队成功引进质子治疗技术,使该院成为全球放疗病人数最多的医疗机构之一。这种前瞻性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也吸引了更多患者。
其次,顶层思维确保了科室的可持续发展。于院士在医院管理中注重长远规划,通过建立医养健康共同体,实现了产学研融合,为基层医疗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宽广的胸怀促进了团队协作。于院士不仅自己投身临床一线,还注重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更多有志于医学事业的年轻人。
战略眼光帮助科室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于院士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共赢。
最后,踏实肯干的精神塑造了良好的科室文化。于院士以身作则,坚持临床工作,这种奉献精神感染了整个团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综上所述,于金明院士提出的五大特质,不仅是对科室主任个人能力的要求,更是对整个科室发展方向的指引。这些特质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一个优秀的科室主任形象。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这些特质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有助于提升科室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还能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推动学科发展。对于有志于成为优秀科室主任的医务人员来说,这五大特质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方向和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