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致敬航天英雄:孙家栋、陆元九、聂海胜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10: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致敬航天英雄:孙家栋、陆元九、聂海胜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回地面,宣告着中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其中就有三位功勋卓著的航天英雄:孙家栋、陆元九和聂海胜。

01

孙家栋:开创中国航天事业的“总设计师”

1929年出生的孙家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67年,他临危受命,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成功将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此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以及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他还是北斗卫星导航工程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主持解决了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问题。

2004年,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挑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2007年,年近80岁的他多次进入发射场,指导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有人问他为何在如此高龄还冒着风险承担如此重任,他的回答简单而坚定:“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02

陆元九:中国惯性导航系统的奠基人

1920年出生于安徽滁州的陆元九,是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1949年,他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学专业的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获得者。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辞去在美国的工作,回到祖国报效。

归国后,陆元九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并首次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1964年,他编著的《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出版,这是我国惯性技术最早的专著之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成功研制。

1996年,长征三号乙撞山爆炸,76岁的陆元九第一时间赶到西昌调查事故原因。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他和科研人员们找到了发射失败的关键原因。他提出的“上天的东西,99分都是不及格,100分才及格”的严格要求,成为中国航天人共同遵循的准则。

03

聂海胜: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

1964年出生的聂海胜,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1998年,他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的一员。2005年10月,他与费俊龙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20小时,实现了我国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

2013年6月,聂海胜带领两名新战友再次出征太空,手动控制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交会对接。2021年6月,57岁的聂海胜三上太空,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圆满完成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任务。他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飞行是我的职业,我的使命。无论将军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荣。”聂海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航天员的忠诚与担当。

04

致敬航天英雄,传承航天精神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从北斗导航到嫦娥探月,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孙家栋、陆元九、聂海胜等航天英雄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共同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和航天员致敬,传承航天精神,为实现航天强国梦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