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里的诗词鉴赏,竟有这么多“神操作”
大学语文里的诗词鉴赏,竟有这么多“神操作”
“你知道李白的《将进酒》是在什么情境下创作的吗?”在某大学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这首诗,而是让学生通过智能问答系统来寻找答案。这个看似简单的互动,却让诗词鉴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诗词鉴赏部分正在经历一场“大变身”。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逐渐被各种创新方法取代,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互动问答:让诗词“活”起来
在南京某高校,一个基于Python技术的古诗词智能问答系统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个系统,学生可以随时向“AI老师”提问,比如“杜甫的《春望》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静夜思》创作于哪个时期?”
“这个系统太酷了!感觉自己像是在和李白、杜甫直接对话。”一位学生兴奋地表示。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实践活动:诗词也可以“演”出来
在艺术与传媒学院,一首《将进酒》被搬上了舞台。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首豪放不羁的诗作改编成了舞台剧。有的同学负责朗诵,有的负责编曲,还有的负责舞蹈设计,每个人都找到了发挥自己特长的方式。
“通过排练和演出,我真正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豪迈。”一位参与演出的学生感慨道。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不仅让诗词“活”了起来,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科技融合:用现代手段解读古典美
在另一所高校的课堂上,老师正在用知识图谱展示《红楼梦》中的诗词。“通过这个可视化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首诗的创作背景、人物关系,甚至情感走向。”一位学生介绍道。
这种科技与古典的结合,不仅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原来诗词也可以这么‘潮’!”一位学生感叹道。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最大的成效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觉得诗词鉴赏就是背诵和默写,现在才发现,原来可以这么有趣!”一位学生表示。
通过互动问答、实践活动和科技融合,学生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索。他们开始自发地组织诗词朗诵会,甚至还有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体诗。
一位老师感慨道:“看到学生们因为一首诗而兴奋,因为一个创意而激动,我觉得我们的教学改革真的值了。”
这些“神操作”不仅让诗词鉴赏课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它们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诗词之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原来诗词离我们这么近,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心里。”
这种创新教学模式的成功,也为其他传统文化课程提供了借鉴。如何让经典“活”起来,如何让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大学语文课程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