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新药昂拉地韦临床试验成功,有望成为全球首个PB2抑制剂类抗流感药物
甲流新药昂拉地韦临床试验成功,有望成为全球首个PB2抑制剂类抗流感药物
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进入高发期,全国多地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在这一背景下,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新型抗流感药物——昂拉地韦(Onradivir),在治疗甲流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有望为这场流感防控战带来新的利器。
全新作用机制,突破传统治疗局限
昂拉地韦是一种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属于RNA聚合酶PB2蛋白抑制剂。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与病毒RNA聚合酶PB2亚基结合,抑制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从而达到抗病毒效果。这种作用机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和RNA聚合酶PA亚型抑制剂(如玛巴洛沙韦)完全不同。
研究团队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对昂拉地韦的化学结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其与病毒蛋白的亲和力,从而增强了抗病毒活性。临床前研究显示,昂拉地韦对多种甲型流感病毒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包括对奥司他韦耐药病毒株、玛巴洛沙韦耐药病毒株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
临床试验结果: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为了验证昂拉地韦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在全国20家临床中心进行,共纳入172例急性无并发症的成年甲型流感患者。
试验结果显示,昂拉地韦能够显著缩短流感症状持续时间和发热时间。与安慰剂组相比,昂拉地韦各剂量组的七项流感症状持续缓解时间均有所降低,其中600mg组效果最为显著,中位时间缩短了22.82小时(P=0.0330)。在退烧时间方面,昂拉地韦各剂量组均明显短于安慰剂组,最快可降至23.88小时。
此外,昂拉地韦还能快速降低和清除体内流感病毒。与安慰剂组相比,所有剂量组的病毒浓度可测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其中200mg组缩短至41.95小时(P=0.0037),400mg组为62.26小时(P=0.0048),600mg组为41.77小时(P=0.0066)。
安全性方面,昂拉地韦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40.94%),但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对比现有药物:优势明显
与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流感药物相比,昂拉地韦展现出明显优势:
作用机制不同:昂拉地韦是RNA聚合酶抑制剂,而奥司他韦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是RNA聚合酶PA亚型抑制剂。不同的作用机制意味着昂拉地韦对耐药病毒株仍然有效。
疗效更优: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昂拉地韦在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和发热时间方面优于安慰剂,且安全性良好。
克服耐药性问题:由于流感病毒的高突变率,现有药物存在耐药性问题。昂拉地韦对奥司他韦耐药病毒株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均有效,有望成为应对耐药性问题的新选择。
权威背书:发表于顶级期刊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该期刊的影响因子高达56.3,充分体现了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可信度。研究由钟南山院士担任通讯作者,杨子峰教授、李征途博士等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和中南大学等。
未来展望: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抗甲流PB2抑制剂
目前,昂拉地韦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如果一切顺利,有望在今年获得上市批文。一旦获批,昂拉地韦将成为全球首个抗甲流治疗的PB2抑制剂类新药,为全球流感防控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在当前甲流高发的背景下,昂拉地韦的出现无疑为患者和医生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实力,更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