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每日一个成语——【上善若水】,你还记得“和光同尘”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34: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每日一个成语——【上善若水】,你还记得“和光同尘”吗?

“上善若水”是一个源自《道德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最高的道德境界,也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这个成语通过水的特性,揭示了如何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成语的内涵及其文化价值。

成语详解

拼音: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上 善 若 水

释义:
“上”:是“最”的意思,“上善”即是最善,指最高的德行。
上善若水是指人的最高修养与美德应该像自然界的水一样滋润万物,给万物提供生命而不与万物相争。后也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奉献和宽厚、包容、谦卑的高尚品德。

出处:
先秦·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出处解释: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道教尊为始祖。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道德经》也被后世誉为“万经之王”,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成语“上善若水”就出自老子《道德经》中第八章的首句,整句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长短,它总是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

“水”在老子心目中就是“道”的化身,但老子不说“道”等于水,而是说很像、很接近水。“道”是一切的根源,对万物无所不容,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没有好恶之分;“水”至善至柔,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总是居于卑下之地。所以说水很接近“道”,但不等于“道”。

“水”的其他特征:
1.柔和,成语“水滴石穿”用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2.谦卑,《周易·谦》上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说君子应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
3.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明水有着广阔的胸怀。

引证:
1.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唐·顾况《宜城放琴客歌》

2.又闻先生道匡雅俗,行彻幽明,与物为春,上善若水,周流忘念,才操不群。
—清·谭莹《何药圃诗钞后序》

例句:
他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有着上善若水的品德,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描写水的诗句,比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李白)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苏轼)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春秋齐国·管仲)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

此刻,不知大家是否想起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成语,叫“和光同尘”,曾国藩正是运用道家思想:“水利万物而弗争,夫惟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化解了和左宗棠之间的对立。

看图猜成语:

读者朋友们,看图猜成语啦,你的答案是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