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心梗救治日:掌握黄金120分钟,挽救生命
11月20日心梗救治日:掌握黄金120分钟,挽救生命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突发急性心梗,其中30%以上的患者因此失去生命。心梗,这个看似离我们遥远的疾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心梗的急救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生命防线。
心梗,到底有多危险?
心梗,全称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心梗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往往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让人措手不及。
如何识别心梗的预警信号?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痛,常伴有大汗。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且不能自行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约30%的心梗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颈部紧缩感等,容易被忽视。
发现心梗,该如何正确应对?
立即停止活动:让患者平躺下来,保持安静,打开室内窗户,让患者得到充分的氧气。
及时拨打120:心梗患者发病后的120分钟内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因此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注意!千万不要让患者自行前往医院,一旦途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则无法及时应对。
正确使用急救药物: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史,可给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但要注意,如果患者血压低、有严重心动过缓或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时禁用硝酸甘油。
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公众对心梗的认知误区
误区一:症状不典型就不是心梗:许多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胸痛症状,而忽视了心梗的可能,导致延误治疗。实际上,心梗的症状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颈部紧缩感等,女性患者尤其要注意这些不典型症状。
误区二:服用止痛药可以治疗心梗:心梗是由于心脏供血血管堵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止痛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误区三:心梗是老年病:近年来,心梗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和高压力生活是年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如何预防心梗?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都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心梗虽然凶险,但通过提高公众认知、普及急救知识、加强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危害。在这个心梗救治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