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跌破7.3,专家:将影响“一带一路”出口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跌破7.3,专家:将影响“一带一路”出口竞争力
2025年开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震荡走势。1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886,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点。然而,受美元强势影响,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7.3关口。这一波动不仅影响中国整体外贸形势,也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出口?
研究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人民币升值时,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相应提高,这会削弱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导致出口量减少。相反,当人民币贬值时,中国产品的国际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出口增长。
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表现不一。对于非发达地区以及非东盟和欧盟国家,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高,汇率变动会直接影响其进口需求。而对于发达地区、东盟和欧盟国家,由于其贸易结构和多元化程度较高,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相对有限。
2025年人民币汇率面临多重压力
当前,人民币汇率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首先,特朗普当选后可能实施高关税、高通胀政策,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强。其次,中美利差持续扩大。中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而美国降息空间有限,导致两国利率差进一步扩大。此外,贸易摩擦风险上升。美国可能对中国加征关税,增加中国出口的不确定性。
专家预计,2025年人民币汇率将在7.0至7.5区间内双向波动。上半年受美国贸易保护措施影响,人民币汇率可能承压,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政策效果显现,人民币有望逐步走强。
“一带一路”贸易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至2023年,双边货物贸易从1.9万亿美元增长至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1%。2023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达1.4万亿美元,占比升至47.4%。投资和承包工程规模也持续扩大,2018年至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美元。
然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具体行业和国家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电子元器件、通用机械设备为例,这些产品对价格敏感度较高,人民币贬值将显著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而农产品和工业品进口则可能因人民币贬值而成本上升。
应对策略与建议
面对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在政策层面,中国可以通过汇率管理、贸易多元化等手段应对。例如,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等工具调节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稳定汇率预期。同时,推动与更多国家签订自贸协定,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企业层面,需要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建议企业树立“汇率中性”理念,理性面对汇率波动,坚持汇率风险管理的保值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主业上,着力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跨境投融资的效益。密切监测外汇市场的动态,加强对汇率走势的跟踪和分析,及时预警汇率风险。综合使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货币期权、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并结合收支币种和周期的有效匹配进行自然对冲。
总体来看,2025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基础稳固。通过政策调控和企业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挑战,维持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