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霞浦:5000亩红树林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福建霞浦:5000亩红树林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霞浦,这座位于福建东北部的海滨小城,近年来因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红树林而声名鹊起。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海上森林,不仅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成为游客亲近自然、感受海洋魅力的生态旅游新宠。
从生态修复到“海岸卫士”
2022年8月,霞浦县启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修复行动。在短短几个月内,全县完成了37000多亩互花米草的除治工作。这一壮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为红树林的种植创造了条件。
“根据省市县文件的精神,除治面积中的20%需要采取种植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开展约7000亩的海洋生态修复。”霞浦县林业局干部陈孝煜介绍道。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霞浦已成功种植5000多亩红树林。这些红树林不仅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成为迁徙候鸟的中转站。
“海岸卫士”的多重价值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殊生态系统,由红树植物组成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它们不仅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被誉为“海岸卫士”和“海洋绿肺”。
“对于红树林产生的效益,我们更注重它的生态效益。红树林具有消浪、固碳、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陈孝煜表示。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形成天然的屏障,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海洋侵蚀的影响。此外,红树林为众多鱼、虾、蟹、贝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成为迁徙候鸟的中转站和加油站。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霞浦县盐田乡,有一处被大自然宠爱的胜地——鹅湾红树林。这片海湾,因形似鹅头而得名,仿佛是大自然在不经意间留下的奇妙手笔。海风轻拂,红树林在风中摇曳,仿佛是一群绿色的精灵在欢快舞蹈。
这里是风景秀丽的海上森林,它们坚定地扎根于海泥之中,任凭海浪的冲击,依旧傲然挺立。翠绿的枝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在鹅湾红树林,时间仿佛静止了,一切都变得如此宁静与美好。你可以静静地站在岸边,拍摄那云彩在水面上的倒影,如梦如诗。那一片片云彩,像是被揉碎在水中,与红树林的翠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远处,行驶的小船悠悠划过,船头劈开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道涟漪。渔民们熟练地撒网,动作流畅而优美,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定格在了这充满活力的动态场景之中。他们与这片海洋、这片红树林,共同演绎着生活的旋律,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生态旅游的新选择
霞浦下尾岛,位于长春镇半岛的东南末端,直面东海,被誉为“东海明珠”。这个面积不到0.1平方公里的小岛,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下尾岛拥有绵延数公里的沙滩和湛蓝透明的海水,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阳光沙滩、海水浴和沙滩娱乐活动。岛上的海滩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碧蓝的海水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下尾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便是海蚀洞,这是千百年来海浪侵蚀形成的自然奇观。只有在退潮时分,游客才能进入这个神秘的海蚀洞。站在洞内向外望去,洞外的景致仿佛被一个巨大的天然相框所定格,美不胜收。因此,海蚀洞也被称为“别有洞天”,是摄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拍摄胜地。
下尾岛周边海域生物种类繁多,是一个潜水爱好者的天堂。潜水者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海底生态,包括各种珊瑚礁和海洋生物。此外,岛上还有红树林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候鸟栖息,为自然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观赏机会。
未来可期
在霞浦县长春镇武曲村,一场更大的生态修复计划正在酝酿之中。根据规划,将在该村西侧河口湿地营造80公顷的红树林秋茄,以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2024年,阿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合作的项目修复区域选择在霞浦县长春镇五路村西侧,项目修复区域滩涂面积30亩。CMCN(厦门潮间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该红树林修复项目提供造林一年成活率和三年保存率调查及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监测。
“在红树林造林成效的评估方法上,除了传统的一年成活率和三年保存率的内容外,增加包括大型底栖动物和鸟类在内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从而体现红树林造林后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进一步呈现其生态服务功能,建立更综合、更科学的造林评估方法,为后续的红树林生态修复、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CMCN相关负责人表示。
霞浦红树林,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海上森林,正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