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治疗的迷思:说出伤痛是否就能变好?
创伤治疗的迷思:说出伤痛是否就能变好?
早期我接触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训练都是谈话性的治疗,大部分都是教我们在晤谈中助人技巧要怎么做,像是动力取向和情绪取向(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EFT)心理治疗,所以早期我做咨询都很依赖语言。一般大众如果没有太熟悉心理咨询在做什么,可能就会以为把伤痛向咨询师说一说,咨询师就会帮你把问题处理好,你的情绪就会变好,甚至连多数的咨询师都容易误解若跟创伤个案进行心理治疗,就是要让个案“说出来”,才可以让个案的情绪有所宣泄,然后宣泄完后,伤痛就会渐渐被舒缓甚至得到疗愈。
但随着接创伤个案的经验越多,我就越觉得谈话治疗有极大的限制。特别针对极度痛苦的创伤个案,个案当下已经严重解离(见备註一)到似乎灵魂都已飞到晤谈室外的另个时空了,或情绪强烈到他顿时失去思考与语言能力之时,“话语”在这些时刻很难有用武之地,语言只能作为治疗的辅助,个案更需要的,是感觉到咨询师本身这个“人”是“存在”在那里陪伴他的。要怎么让个案感觉到治疗师的“存有”(presence)与陪伴?这時,个案的身體感受與生理知覺(例如:听到 治療師的說話聲音、看到治療師的表情、感受到治療師的碰觸)就會變得相當重要,所以后来我才开始学习SE(见备註二),透过身体相关活动的工作方式,先调节个案的神经系统,让个案能先从生理上得到平静,再从生理反馈的反应感受到心理的平静,达到身心压力的释放与舒缓。
在這邊並不是要說談話治療對於治療創傷就沒有效,請各位讀者不要誤會。不管是動力取向或EFT取向,在心理創傷的療癒上都有一定的效果。我會寫這篇文章,只是想要澄清一個迷思。在咨询晤谈中,并不是个案说的话越多,就越疗愈。治疗师需要时刻关注当下个案的身心承受力。对于某些严重创伤个案来说,不到一秒的时间,很可能他的神经系统就已经有不同的变化与反应。如果光靠语言治疗个案,我想治疗师本人也无法一边把评估个案状况、一边进行当下治疗介入处遇的时间直接缩短到一秒以内。这时,适时带入一些身体工作或对神经系统工作的技巧,不论是SE(见备註二)还是EMDR(见备註三),都是藉由身体感受或眼球移动来调节个案的神经系统,让个案先从身体感官或知觉上得到压力的释放,进而改善心理压力。
所以,这篇文章只是想要再度申明,并不是在晤谈室中说越多你过往受创的历史,你就會疗愈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数的治疗或越集中频率的治疗越有效。举例来说,如果你花了一次晤谈的时间哗啦啦地像是倒流水帐一样向治疗师讲完你这辈子很关键的一个创伤事件,很可能讲完之后,时间到了,但整个晤谈一点效用都没有。你可能以为快速讲完之后,治疗师就可以开始帮你把创伤处理好,如果你是这样想,你可能会很失望,因为创伤治疗的步调、节奏跟你想得不一樣。大多数创伤的治疗 就是需要长期的咨询过程慢慢消化,有可能你花了两三年的时间,你才提到你过往有一个创伤事件,然后你可能也只會提到那个事件的片段,所以很可能要再花一兩年的時光去消化那個創傷的片段;又或者,你已經花了兩三年的時光治療創傷,有可能從頭到尾你都不需要談太多過往種種創傷事件的細節,你的傷痛也可以藉由治療師的陪伴或SE還是EMDR等學派的技巧得到減緩。即便你沒有用語言說出來說你過往經歷了什麼創傷的什麼過程,你也可以從治療過程中得到療癒;相反地,如果在你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因為你自己對創傷治療的想像或治療師的迷思,太快讓你說出超出你當下情緒或神經系統承受範圍的傷痛經驗,很可能反而造成你的二度傷害,反而更阻礙治療的進程,以致於不僅達不成療效,還感到崩潰或恐懼或更不舒服。
这是为什么,在国内,任何一位咨询师的养成训练都须经过一年半到两年之间实习的考核,且须具备硕士毕业的资格再能去考取高考咨询师的证照资格,并且在考取到咨询师证照之后,每年仍需花费不少进修费用,学习各种自己有兴趣的取向与学派,进行终身学习,才有可能在社区执业,进行自费心理治疗。咨询师这一辈子都会不断接受严谨的训练甚或在督导之下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才可能提供高品質的治療或達成卓越的療效。因为咨询师在治疗室中每一瞬间的治疗评估与临床判断,既可能可以造福个案,让个案感受到压力释放、感受到被疗愈,也可能造成个案的二度伤害,不但可能没帮到个案,还可能害个案身心状况更不稳定,甚至影响个案的性命安危,實在不可不慎。
備註一:「解離」指的是在个人压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个人的认知思考、情绪、身体感受三者分离的状态。举例来说,可能个案当下遭受性侵,但是却感觉不到身体被压着的感觉,心理上也沒有感觉任何痛苦或害怕的情绪。
備註二:「身体经验疗法」(Somatic Experiencing,简称SE)可以用來处理压力、惊吓和创伤在身体与心理上所帶來的症狀,协助身体中的自我调节系统恢复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带入一些身体动作或感官的觉察,也可能治疗师与个案会有少许的身体接触(需先经过个案同意,并在双方有安全感的情况下进行)。
備註三:「眼动减敏与历程更新疗法」(简称EMDR) 主张眼球移动对人们的心理状态会产生影响,以治疗师的手挥动引导个案眼动的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