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根基:无极、太极等四大桩法入门指南
八卦掌根基:无极、太极等四大桩法入门指南
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内家拳术,其独特的转圈和桩法练习方式,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提升技击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卦掌入门功法中的定式八桩前四式,包括无极桩、太极桩、两仪桩和三才桩,这些基础桩法是练习八卦掌的关键,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八卦掌的定式八桩包括:
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等八种桩法(无极太极可视为一种桩法)。
每一种桩法都要求练功者息心静气,认真练习。每日晨昏各练一次。开始,先站一个桩式,适应合度以后,再站另一个桩式。每一个桩式站练的时间越长,健身、长功的效果越好。如果每一个桩式能按要求站一个小时以上,不累不喘,泰然自若,并感周身舒适,内气充足,精神焕发,则可视为功夫上身,已臻上乘。
练习定式八桩,可以从不同角度,迅速有效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周身各部特别是下肢各关节、韧带、肌肉、血管、骨膜等组织的承受力,以及柔韧性和灵敏度。可以充分活动手足之三阴三阳和任督二脉的经络。久练可以使人桩基稳定,如树生根,不但可以提高技击抗暴的能力,而且可以通经、化瘀、强筋、壮骨。同时还可以滋阴壮阳,延缓衰老,有效地挖掘人体内部潜能。开始练习难度较大,但适应合度以后,也和八卦转圈一样,越练越爱练,越练越舒服,越练越有趣味。
图1-4
一、无极桩式:
面南背北,或面东背西。两脚并拢,周身骨节放松,端然恭立,目平视远方(图1)。想一下自己是充满宇宙的水,然后把这种想法忘掉。心无所想,目无所视,耳无所听,身无所依,无形无象,忘其有己,顺其自然。此乃阴阳未判之式,三才合一,混然一体,呼吸天地,根扎八方,无所向意。
练此桩式,犹如养肥田,培沃土,最具养生之功效。演拳之开始、终了,即起式、收式,循环往复,无论快慢,皆须借助此式,极合自然变化之理。久练此式,可培养出气吞山河,意盖天地之气势。接手过招,或含光默默,或虎视耽耽,其精、气、神,都极具威慑之力,习者不可轻视。
二、太极式:
两脚并拢。周身骨节放松,端然恭立,意守丹田(脐内一寸)两手交叠(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轻轻盖于肚脐上,目视鼻端,神注丹田,别无所想,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图2)。
此式意念专一,如种子入田。田宜肥沃,种宜纯优,繁花硕果指日可待。此式亦如系猿之桩,克服心猿意马,令人心静神宁,汇聚真气,积储能量,通脉冲关。任他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
无极式乃诸家拳式形体变化的始和终,太极式乃为各门派演练意念变化的始和终,均系健身、技击之要式也。
三、两仪式:
大马步站立,两脚内侧相距约三脚,膝与胯平,膝盖不超过脚尖。两臂向两侧平展,肩、肘、腕、指各部骨节前后极力拉开,肘尖有下垂之意。两手中指以意念向两侧摩天,撑裆裹胯,畅胸实腹,舌抵上腭,头顶蓝天,意落环宇。两目圆睁,向前远方平视(图3)。
此式如鹏之展翅、鹰之飞翔,两翼极展,分中寓合。久练可成金刚体,两腿如钢柱,两臂如铁闩,气贯长虹,所向无敌。昔日少林七十二艺之中的“石柱功”,亦是此练法。它规定桩分三步,期限三载。第一步要求在平地大马步站练一载,第二步要求在木桩上站练一载,第三步站桩时在腿上卧放巨石,由少到多,至数百斤。功成后人推马拉,稳如石柱。站桩时如能双手系重物则更好。
四、三才桩式:
先画一条直线,左脚跟和右脚尖前后踩于线上,相距两脚半,前后斜平行站立,然后曲膝下蹲,体重后七前三,右脚跟微离地面,松裆合胯,收腹空胸,头顶项竖,同时两臂前伸,两掌直竖,虎口撑圆,右手食指回指眉梢,中指指天,掌跟以意念向前抵天,沉肩、坠肘、坐腕。肩摧肘、肘摧腕、腕摧指(图4)。臂手状如牛舌之上舔,如悬天之弯月。后手虚腑如夹一球,垂肘护心,食指虚接少海穴。两目圆睁,顺前手虎口向前远方看,顺项、提顶,如公鸡之争斗。左右势相同,唯方向相反。
此式头应天,足应地,手应人。“三才”相照,身为底边,构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三角形。
此乃诸多武术门派都极为重视的桩法。如形意之三体式、太极之抱七星、八卦之老僧托钵等等均大同小异。此桩法站就后,攻守进退得机得势,严谨有度。
八卦掌有“好汉怕三穿”之说。董先师“云盘转掌三十六歌”中有云:“掌使一面不为攻,至少乃须两面通,一横一直三角手,使人如在自怀中”;“步既转兮身亦随,后掌穿出前掌回,去来来去无二劲,要如弩箭离弦飞”;“穿时直掌贴肘行,后肩改作前肩成,莫要距离莫犹豫,脚入裆兮是准绳。”都是对此桩法在应用上的要求。
手指少海穴,乃攻防取胜之要诀,进攻防守可顾打合一,出手不见。
少海穴亦是手少阴心经脉气汇聚之处,是少阴之海,常指此处,可防治心痛、臂麻、手颤健忘、肋痛、颈痛、头痛、目眩等症。习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