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秋收忙:特色水果喜获丰收
黄土高原秋收忙:特色水果喜获丰收
金秋时节,黄土高原迎来了一年中最令人欣喜的时刻——特色水果大丰收!这片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技术创新,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作为全球优质苹果产区的实力。
天赐良壤,孕育优质果品
黄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以陕西省白水县为例,这里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苹果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白水县苹果试验站负责人赵政阳教授介绍:“这里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果型指数、着色指数等关键指标均优于日本和美国的苹果,‘绿色、生态、安全、健康’已成为白水苹果的鲜明标签。”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蝶变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果农们不再满足于“靠天吃饭”,而是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推动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白水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运营的苹果试验站已成为全国首家专业化苹果试验站,建立了2000亩脱毒苗木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100万株优质苗木。赵政阳教授团队成功培育出“瑞阳”、“瑞雪”、“瑞香红”等优质新品种,其中“瑞香红”细、脆、香、甜,颜色鲜亮,采用配套栽培技术,75#(直径为75毫米)的苹果能达到80%以上,含糖量在15度以上,商品果率为90%以上。
这些新品种不仅口感极佳,市场表现也十分亮眼。白水县县长李扩表示:“新品种市场平均价格可达7元/斤,每亩收入可达2万至3万元,品种更新对果农增收的效果立竿见影。”
丰收喜悦,果农笑开颜
科技创新的成果,最终体现在果农的“钱袋子”里。延安市洛川县2024年苹果产量达到114万吨,白水县苹果栽植面积55万余亩,年均产量60万吨。在白水县林皋镇北马村,白水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笑逐颜开:“我按礼盒卖,单个苹果最高能卖到20元,一亩地净赚6万多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果园托管模式的创新让许多缺乏劳动力和技术的农户也能分享丰收的喜悦。尧禾镇支肥村脱贫户张亚军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将13亩苹果园以“半托管”形式交给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打理,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果园收入也从最初的不到4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0万元以上。
品牌建设,助力果品“飞”向世界
有了好产品,如何打开市场?白水县给出了答案。通过实施线上“十百千”、线下“百千万”畅销工程,白水苹果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远销东南亚、欧洲、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白水县年出口水果达15万吨,成为陕西省水果出口的领军者。
白水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建信表示:“品牌建设是推动果品走向世界的关键。我们聘请专业团队量身定制品牌建设规划,‘白水苹果·健康好味道’等品牌口号已红遍大江南北,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61.44亿元。”
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为了进一步推动果业发展,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白水县将苹果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从生产、营销、仓储物流、产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规划。同时,创新推出的果园托管模式,通过全托管、半托管等方式,为果农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对接难题。
白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旭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创新驱动,紧盯技术最前沿,建设集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培训实训、苹果大数据分析应用、机械智能化操作、农耕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白水苹果未来园,打造中国苹果新标杆。”
从科技创新到品牌建设,从政策支持到市场开拓,黄土高原的特色水果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果业王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