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潮州博物馆:府楼猴与宋代大铜钟里的古城记忆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38: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潮州博物馆:府楼猴与宋代大铜钟里的古城记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为充分展示我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工作成效,以博物馆为载体展现潮州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潮州日报将组织采访团走进全市各主要博物馆,开展“馆见潮州”全媒体报道活动,该活动由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文广旅体局协办、潮州日报社承办,以“视频+图文”的形式,突现各家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历史底蕴和文化特点,打造潮州城市特色文化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请垂注。

走进潮州市博物馆
仿如徜徉历史长河
一件件稀世珍宝不断映入眼帘
各个时期的石刻、铜器、陶瓷、
木雕、刺绣、字画、典籍等
无不向我们诉说着潮州文化的绚丽多姿
在众多文物珍品中
明代木雕府楼猴是潮州府城的独特象征
蕴含着神奇动人的传说
而南宋海阳县资福寺大铜钟
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见证着山水宋城的悠久历史

府楼猴的“灵”和“义”

市博物馆的木雕展厅中,摆放着两只灵动的木雕猴子,它们是明代潮州府署谯楼镇海楼栏杆上的装饰构件,民间俗称“府楼猴”。相传昔日镇海楼上共有形态各异的木猴一百零八只,辛亥革命时期,镇海楼毁于战火,木猴亦付诸一炬。

上世纪五十年代,两只从民间征集的府楼猴回到市博物馆,成为目前发现仅存的两个“幸运儿”,而能够找回它们,同样是潮州文化之幸。

为何木猴会流落民间?这就要从一个传说讲起。

清代林大川《韩江记》记载了一则关于“乞仙”的逸闻:府前曾有卖豆汤者,一日躺在府楼上打盹,朦胧间听见有人相谈,说明日午刻湘子桥三洲头将有乞仙驾临,惊起环顾四周并无他人,只有两只木猴。第二天,他依时来到三洲头,果然遇见乞仙,遂跪求度化。乞仙问知是木猴泄漏其行踪,便让他以槟榔答谢木猴,再行度化。于是,他买了槟榔放在木猴头上,返回时却已不见乞仙踪影,而槟榔则化为铁钉将木猴锭住。


明代木雕府楼猴

如今,馆藏的府楼猴,身上确有铁钉凿痕。这又是怎么回事?

潮州有句俗语:“灵过府楼猴。”原来,清代中期,民间赌博之风盛行,有赌徒相信古老木猴吸收日月精华,已成为灵猴,拜求赌运果然“应验”。消息传开,赌徒纷纷效仿,更有甚者将木猴盗回家中供奉。木猴原本是以孔榫安装在柱头,府衙官吏为防止偷盗,不得不用铁钉加固。或许正是因为被盗而流落民间,才使两只木猴在战火中幸免于难。

镇海楼为何饰以木猴?一种说法是“猴”“侯”同音,“侯”在古代是对士大夫的尊称,用木猴作为府署谯楼装饰,合乎其义,又寄托了官运亨通的愿望。

而清代曾衍东传奇小说集《小豆棚·猴诉》,描述了另一个故事:市集有个豫章(江西)人,以耍猴戏为生,与猴相依为命,攒下一些积蓄。后来结识一乞丐,二人同住,经常一起饮酒。乞丐知他有余资,一日行至郊野,心生歹念,将其杀害,劫财埋尸。猴机灵逃脱,悲鸣欲绝,从此流浪坊间。适逢太守出行,猴栏轿嘶号,带路掘出豫章人的尸体。不久,猴在市集见到乞丐,遂跳上前撕咬,捕快将其缉拿审问,果然是杀人凶手。主人大仇得报,猴登上府楼,坠地而亡。为纪念猴之仁义,府楼便以木猴作为装饰。

“灵猴”和“义猴”的传说,折射出潮州人对府楼猴的喜爱,承载着潮州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今天,潮州镇海楼重焕光彩,新的府楼猴登上镇海楼,向世人展示潮州府的历史荣光。而两只明代府楼猴,则在博物馆里遥相呼应,等待着人们前来探寻被岁月包浆的往事。

穿越千年的大铜钟声


宋代龙钮文大铜钟

市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口体型硕大的铜钟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南宋海阳县资福寺大铜钟,高219厘米、口径132厘米、周长414厘米,重约3000斤。钟钮为蒲牢形态,神话传说中龙之四子,钟体刻有铭文,记载着铸造信息。由铭文可知,宋绍兴四年(1134),海阳县资福寺获檀越范氏妙悟舍钱百万,合众施钱三百万,主持善懋铸造此铜钟,恭祝皇帝圣寿,祈求众生平安,由正信居士王以宁作钟铭记其事。

据饶宗颐《潮州志补编·金石志》记载,相传镇署为卫署时,大铜钟曾移至卫楼(明洪武元年,府署自金山迁至新街,旧署改为兴化卫分司署,二年改为潮州卫指挥署。正统十四年,潮州设总兵官,总镇署驻兴宁堡,嘉靖四十三年移郡城里仁坊岳伯亭。崇祯末,将金山原卫署改为总镇署),后来卫楼倒塌,移至马王庙内(今太平路文卫巷)。

1931年,广济门城楼重修,大铜钟移挂于城楼内,2002年,广济门城楼修缮,大铜钟转由市博物馆收藏,馆址原设于海阳县儒学宫,2010年迁至今址。

沐浴近千年历史的大铜钟,同样有着神奇的故事。《潮州志补编·金石志》援引旧志记载,清康熙庚戌年(1670)冬,马王庙钟鸣,第二年突发大水,东北堤皆崩溃。古人相信大铜钟自鸣,是对此次灾害的预示,认为或许此钟历经漫长岁月,已具有灵性。

今天,站在市博物馆的大铜钟前,我们仿佛仍能听见那穿越千年的浑厚钟声。这件宋代珍贵文物,是潮州作为山水宋城的历史见证,透过它的迁徙轨迹,人们也关注到古城多个文化地标时代变迁。文物会说话,聆听文物故事,就是聆听潮州故事。科学合理保护文物,研究整理文物史料,能够更好弘扬传统文化,赋能文化强市建设,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