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抗血小板治疗:左侧基底节区腔梗的新希望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9: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抗血小板治疗:左侧基底节区腔梗的新希望

左侧基底节区腔梗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这种疾病虽然病灶较小,但可能引发头晕、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健康。近年来,抗血小板治疗因其显著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用,成为治疗左侧基底节区腔梗的重要手段。

01

什么是左侧基底节区腔梗?

左侧基底节区腔梗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据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30%。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小动脉,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腔隙性脑梗死为直径0.2~15毫米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小梗死灶仅稍大于血管管径。坏死组织被吸收后,可残留小囊腔。

02

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的关键

抗血小板治疗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发挥作用,而氯吡格雷则通过拮抗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03

真实案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

以一位70岁男性患者为例,他因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左侧小脑急性梗死。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配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从最初的NIHSS评分4分改善到1分,病情显著好转。

04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注意事项

虽然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但使用时需谨慎,主要注意事项包括:

  1. 出血风险:抗血小板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患者需警惕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

  2. 遵医嘱服药: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如果需要进行手术或牙科治疗,应提前告知医生正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3.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其他药物(如感冒药、止痛药)时,需查看是否含有阿司匹林等成分,避免增加出血风险。

  4.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血液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5.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05

预防复发: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作用

对于腔梗患者来说,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研究显示,腔梗患者在发病后的第一年内复发率较高。因此,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在急性期过后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复发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是左侧基底节区腔梗的重要治疗手段,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出血等副作用,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