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户外活动必备急救技能
北京户外活动必备急救技能
随着北京进入红叶观赏季,户外徒步和登山活动日益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是频繁发生的户外安全意外。近日,北京市连续多起山岳救援警情引发广泛关注。专家提醒,户外活动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如关节扭伤固定、正确呼救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险情。此外,提前规划行程、携带应急物资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措施。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救命技能,享受安全的户外活动吧!
近期案例:31人登山迷路获救
10月27日17时12分,北京市房山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河北一书院的31名师生和家长在河北涞水县山区爬山时迷路,被困山上,急需救助。
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了解得知,山上被困的共有31人,均为河北某书院的老师、家长、学生和引导员。当天上午9时,参与登山活动的一行人从河北涞水县一渡沈家庵村附近上山,原计划天黑前下山集合,但带队老师和引导员未能正确判断人员体能和山势情况等对爬山速度的影响,导致一行人天黑后在山上迷路,所幸现场无人员受伤,手机通信信号虽然断断续续,但能进行简单沟通联系。
在综合研判被困人数、爬山轨迹和山势等信息,并结合前期救援案例后,19时10分,支队救援力量携带应急照明、救援绳索、通信电台和给养物品等上山寻找被困人员。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搜寻,消防救援人员于21时40分发现被困人员。由于爬山时间较长,加之山区温度低,被困人员体能消耗非常大,消防救援人员将携带的矿泉水、饼干、火腿肠分发给被困人员。经过简单休整,被困人员在消防救援人员的护送下于28日零时30分安全抵达山下集结点。
房山消防提示,在登山前,应提前规划好登山路线,避免在高温寒冷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登山,不攀爬野山;登山时应结伴同行,不要独自一人登山,随时关注身体状况,适时休息,量力而行,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不在山区使用明火或乱扔烟头,避免引起山火。如果迷路,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所,并及时报警求助,静待救援。
户外活动常见意外伤害及急救方法
肌肉拉伤和扭伤
肌肉拉伤和扭伤是户外活动中最常见的运动伤害,不仅会让你感到疼痛和不适,还可能让你的运动计划受到干扰。
预防措施:
- 适当的热身运动和肌肉伸展可以帮助准备身体,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
- 避免过度使用肌肉,并给予身体充足的休息时间来恢复。
- 确保选用合适的运动鞋和其他相关装备,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
急救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 在受伤部位轻轻敷上冰袋或冷敷物,每次约15到20分钟,可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不要直接将冰袋放在皮肤上,可以用毛巾包裹起来。
- 轻轻地用弹性绷带或紧紧的布带包扎受伤部位,以提供支持和压力。
- 如果可能,将受伤的部位抬高,以减轻血液流入受伤区域的压力。
- 如果疼痛严重,无法承受重量或有其他不寻常的症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跌倒和碰撞伤
跌倒和碰撞伤在户外活动中也较为常见,可能导致头创、骨折、擦伤和扭伤等伤害。
防护装备建议:
- 当参与可能引发跌倒和碰撞的运动时,戴上适合的头盔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滑雪、自行车等。
- 对于一些高风险的运动,例如滑板、滚轴溜冰或足球,穿着护膝、护肘和护腕等保护装备可以提供额外的防护。
- 确保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抓地力,减少在运动中滑倒或失去平衡的风险。
北京市文旅局发布户外活动安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发布《户外探险旅游活动温馨提示》,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参与探险活动时不追寻刺激、盲目探险,谨慎前往无人区和人烟稀少区;切勿选择无资质、无安全保障的单位和个人组织的各类活动,不盲目尝试没有安全保障的户外探险活动。根据“谁发起、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团队安全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团队人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游客应根据活动区域环境、项目难易程度和自身健康状况,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理性参与户外探险活动。探险活动尽量结伴而行,不追寻刺激、盲目探险,谨慎前往无人区和人烟稀少区。切勿选择无资质、无安全保障的单位和个人组织的各类活动,不盲目尝试没有安全保障的户外探险活动。建议购买人身伤害意外保险及医疗保险。
游客应掌握必要的自然环境、急救、户外探险等专业技能知识,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探险活动。掌握户外探险目的地天气、卫生、交通等情况,关注目的地极端天气预警等安全提示信息,如遇恶劣天气或身体不适,及时调整行程,切勿冒险出行。
户外探险跟团游客请勿单独行动,避免与团队失去联系。自驾探险游客行前应检查车况,并备好汽油、备胎、食物和饮用水等物资,尽量多车同行,提前准备对讲机,必要时租用卫星电话,务必保持通讯畅通。
徒步探险游客应使用专业徒步设备,备好必备物资和药品。在极端天气预警情况下,严禁开展登山、溯溪、穿越、野营、探洞等具有潜在危险的一切户外探险活动。切勿擅自前往未开发或未正式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以及生态保护区、河湖及水库等高风险区域开展户外探险活动。
探险活动中遇到突发险情,组织者、参加者应当及时启动自救预案,采取有效的救助和处置措施,保持冷静,及时进行自救、互救,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探险活动游客在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予以及时救助,并依法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救援费用。根据“谁发起、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团队安全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团队人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游客在探险活动中有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损毁、破坏文物古迹以及其他严重扰乱旅游秩序行为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每个人都有追求个性和新奇的权利,探险活动必须珍爱生命,守住安全底线,请谨慎组织和参与户外探险旅游活动。
实用安全建议
规划行程:提前规划好路线,了解目的地的地形、天气和安全状况。
携带应急物资:包括急救包、水、食物、地图、指南针、手电筒等。
保持通讯畅通:携带充电宝,确保手机电量充足。在信号不佳的地区,可以考虑携带卫星电话。
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动,与团队保持联系。
购买保险:建议购买户外运动保险,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保障。
遵守规定:不进入未开发或禁止进入的区域,遵守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环保意识:带走垃圾,不破坏自然环境。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户外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自然美景,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和安全知识,享受安全、愉快的户外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