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能治疗癌症吗?研究、指南“吵了起来”
维生素C能治疗癌症吗?研究、指南“吵了起来”
维生素C,作为我们熟知的营养素,不仅在日常保健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在医学研究中展现出潜在的抗癌效果。然而,关于维生素C是否能治疗癌症,科学界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将通过多个临床研究和指南,为您呈现这一话题的最新进展。
提起维生素C,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水果,需要补充补充。
没错,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是一种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酸性物质,也可以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但维生素能防癌吗?一起通过临床研究和指南来揭晓这个答案。
赞成观点
早在1974年,一篇研究报告了50名晚期癌症患者对连续服用大剂量抗坏血酸的临床反应。它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简单而安全的药物形式在晚期癌症的姑息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患者出现了肿瘤消退的表现。
2004年,一项研究提出静脉注射维生素才能抗癌。研究认为口服维生素C产生的血浆浓度受到严格控制。只有静脉注射维生素C才会产生可能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高血浆和尿液浓度。应重新评估维生素C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2024年,一篇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研究发布,共纳入36名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一组接受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前一组基础上加上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每周3次,每次75g)。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总生存期8.3个月,而维生素C治疗组总生存期提高到了16个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9个月,而维生素C治疗组为6.2个月。
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对于转移性胰腺癌患,每周3次输注75g维生素C可延长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而不会损害患者生活质量或增加额外的毒性。
2024年4月,国内发布《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共识指出:“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方法,无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禁忌证晚期肿瘤患者,如一、二线治疗方案失败可以考虑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辅助治疗,KRAS/BRAF基因突变晚期肿瘤患者推荐一线联合用药。”
且阐明了维生素C治疗肿瘤的机制,可以通过促氧化应激、DNA损伤、抗氧化物消耗、免疫调节等来改善。
来自NEJM的反对观点
来自妙佑医疗国际的两个研究却早早地“打脸”:1979年的一项研究纳入了150名晚期癌症患者,来评估高剂量维生素C对患者的病症和生存率的影响。患者分别接受维生素C(每天10g)和安慰剂。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体能评分、肿瘤分级和既往化疗等情况都相似。但两组在症状、体能状态、食欲或体重的变化方面却明显差异,最终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7周。
另外一项研究于1985年发表于NEJM上,同样是评估高剂量维生素C对晚期癌症患者的获益情况。研究纳入100名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配到高剂量(10g)维生素组或对照组。这些患者总体状况很好,症状都轻微,维生素C疗法并没有给患者的疾病进展、患者生存率方面均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后续研究者官宣,无论患者之前是否接受过化疗,大剂量维生素C疗法对晚期恶性疾病都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