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山谷微风》:在对立中寻找生活的价值
余华《山谷微风》:在对立中寻找生活的价值
2024年8月,作家余华在三亚发布了他的最新散文集《山谷微风》。这场新书发布会选择在一个被微风轻拂的山谷中举行,仿佛是书中主题的现实映照。余华与主持人陈鲁豫、抖音读书博主都靓围坐在一起,分享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山谷微风》收录了余华2024年全新创作的12篇散文,以及从过去40年中精选的17篇文章,展现了作家半生的经历与感悟。书中的故事从余华的童年回忆延伸到他成为父亲后的体验,涵盖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
书的腰封上印着这样一句话:“紧张还是放松,都是生活给予的,什么时候给予什么,是生活的意愿,我们没的选择,只有接受。”这句话出自书中的一篇名为《库斯图里卡的鞋带》的文章,讲述了余华儿时因紧张而口吃的故事。
在书中,余华提到了电影导演库斯图里卡总是松开的鞋带,与陈鲁豫总是系紧的鞋带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评论道,不管是库斯图里卡还是鲁豫,都不可能永远放松或永远紧张。只有感受到紧张,才有可能放松,反之也一样。这种对立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价值,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
童年的回忆与成长的启示
《山谷微风》中收录了多篇关于余华童年的文章,这些回忆不仅温暖,也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余华讲述了自己在大海中游泳差点被海流卷走、最终又被送回岸边的惊险故事。这段经历让他联想到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大海的宽广让幼小的我想到了人生,人生就是无穷无尽的宽广,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在另一篇文章《看海去》中,余华回忆了自己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感受。他感慨道:“小时候的人生感受是向前看的,现在的人生感受是往后看了,回忆占多了。因为小时候你是一个空白,你是在用经历来填补自己的人生。现在是你遇到一个经历的时候,都去寻找过去的经历来对照了。”
面对迷茫与遗憾
在书中,余华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迷茫和遗憾。在《没有青春了》这篇文章中,他回忆起年轻时和妻子晚上散步,看到别人家窗口透出的灯光,总是羡慕别人有房子;现在他有了房子,却遗憾已经失去了青春。他鼓励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害怕这些,因为它们是生活的必经之路。
“迷茫意味着一个人在寻找出路,遗憾意味着一个人想要更好的进取心。不要担心,遗憾是以后回忆时才会产生的。”余华说,“在年轻时不要被这些情绪绊住,应该积极地去探索生活。毕竟,人生像大海一样宽广,充满无限可能性。”
读者的共鸣与感悟
《山谷微风》自出版以来,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共鸣。有读者评价说:“这是一本非常温暖的书。我很多的童年记忆都被余华老师在文字中精准地呈现出来了,所以特别个体的感受很多时候恰恰能获得更多共情。”
90后的都靓形容这本书像一个沉浸式剧场,让读者看到少年余华的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另一位读者则表示:“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松弛感,读完不焦虑了。”
生活的哲学
在《活着》这部作品中,余华曾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山谷微风》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
余华在书中写道:“我们羡慕窗帘上的人影,他们有自己的故事,而我们只是过客。”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淡然态度。在余华看来,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状态,它不必然包含幸福或不幸,而是静静地流淌,如同一条孤独的河流,有时平静,有时波澜壮阔,但始终向前。
正如他在新书发布会上所说:“写这本书,有种再活一次的感觉。”《山谷微风》不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一次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和感悟。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或许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活着。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体验,为了成长,为了爱,为了那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