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萎缩性胃炎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旋杆菌:萎缩性胃炎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Ⅰ类致癌物。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旋杆菌人群感染率已接近50%,这意味着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携带这种细菌。更令人担忧的是,HP感染不仅会导致胃炎、胃溃疡,还会显著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HP感染机制与危害
HP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接吻或摄入被感染者唾液等。孕妇甚至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将细菌传给婴儿。一旦进入胃部,HP会利用其特有的螺旋形结构穿透胃黏液层,附着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并通过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以中和胃酸,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这种持续的感染过程会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而引发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最终可能演变为胃癌。
如何检测HP感染
目前,临床常用的非侵入性HP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学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其中,尿素呼气试验具有准确、特异、快捷的特点,是检测HP感染的首选方法。患者只需口服标记的尿素胶囊,然后收集呼出气体,检测其中的标记二氧化碳含量,即可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血清学抗体检测则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可判断HP感染史。粪便抗原检测准确性与UBT相似,适合儿童或配合欠佳的患者。
HP感染的治疗方案
我国主要采用铋剂四联疗法作为HP感染的根治方案,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一种铋剂和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疗程通常为10-14天。常用的PPI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铋剂有枸橼酸铋钾等,抗生素则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中选择。治疗期间,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根除HP感染不仅能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日常预防措施
预防HP感染,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建议采取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避免口对口喂食婴儿。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饮食上,避免生食和不洁饮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等个人用品。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胃病患者或有HP感染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HP检测,及早发现并治疗。
HP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但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规范的治疗方案,完全可以实现根治。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因此,提高对HP感染的认识,重视定期检查和规范治疗,对于预防胃炎和胃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