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科学防暑降温指南
夏日炎炎,科学防暑降温指南
随着夏季的到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模式,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暑降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以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是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那么,这些人群该如何做好防护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科学认知:了解高温的影响
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症状。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状。轻症中暑则会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加上面色红、大量出汗、明显发热、肌肉痉挛,体温可上升超过38℃。而重症中暑,医学上称为“热射病”,堪称高温环境下的“头号杀手”。患者会出现超过40℃的高热,甚至可以达到42℃,同时会出现意识障碍、四肢抽搐、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救治不及时,最终会造成死亡,死亡率可高达70%—80%。
除了中暑,夏季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研究显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因此,科学防暑降温对于保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环境调节:打造舒适空间
空调使用: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摄氏度,既能保持舒适,又避免过度制冷引发感冒。定期清洁空调滤网,确保空气流通。
通风透气:白天适当开窗,晚上关闭以保温。使用电扇辅助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湿气。
遮阳措施:安装防晒窗帘,阻挡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
个人防护:从衣食住行入手
穿着选择:选择棉质或透气性好的衣物,减少汗液积聚。颜色浅淡的衣服吸热较少。
饮食调理:多喝水,每日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脱水。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它们可能导致脱水。多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电解质。
防晒措施:使用防晒霜,戴帽子和太阳镜,避免皮肤和眼睛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户外活动: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通常是午后两点到四点)外出。定时休息,每两小时至少短暂阴凉处休息15分钟。
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老人和小孩:注意室温控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对于老人来说,舍不得开空调不行,过度吹空调也不行。8月以来,因“空调病”症状前来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多。儿童如果长期待在低温环境中,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加上外出活动减少,进食较多冰冷食物,还容易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为了减少“空调病”的发生,家长们首先要高度重视家中的灰尘等污染,利用早晚开窗通风,空调温度一般以26℃~28℃为宜。最好每隔半个月到1个月就彻底清洗空调。对于已经有“空调病”症状的孩子要及时治疗,饮食方面也要以清淡为主,多喝点薏仁粥、绿豆汤之类等消暑食物。
孕妇:避免剧烈运动,多补充营养,保持情绪稳定。
疾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
应急处理:中暑怎么办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立即移至阴凉处,给予冷敷,严重时需及时就医。对于热射病(包括日射病),需快速降低体温,持续监测体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呼吸循环支持,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对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者,早期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通过上述措施,你可以更好地应对夏季高温,享受清爽的夏日生活。记住,防暑降温不仅是生理上的需求,也是生活质量的一种提升。祝你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