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严打羽绒服造假,消费者如何练就“火眼金睛”?
市场监管总局严打羽绒服造假,消费者如何练就“火眼金睛”?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河北、江苏、江西三地查处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羽绒制品问题实行挂牌督办,这一举措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羽绒服进入热卖季,消费者对羽绒服的质量尤为关心。此次整治行动不仅彰显了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决心,也为消费者选购羽绒服敲响了警钟。
假冒伪劣羽绒服的危害
近年来,羽绒服造假事件频发,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采用各种手段制假售劣。
常见的造假手法包括:
- 用“粉碎毛”“短丝绒”等劣质材料冒充真羽绒
- 虚假标注绒子含量,如将实际含量不足50%的产品标称为“100%白鹅绒”
- 伪造质检报告,使假冒产品披上“合格”外衣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保暖效果差,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它们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守法经营的企业受到冲击,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辨别真假羽绒服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羽绒服,消费者应该如何练就“火眼金睛”,辨别真假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选购技巧:
查看吊牌信息:正规羽绒服的吊牌应包含以下信息:
- 执行标准:应为GB/T14272-2021
- 填充物:明确标注鹅绒或鸭绒
- 绒子含量:不低于50%,高品质产品一般在80%-95%之间
- 充绒量:根据所需保暖程度选择,一般在100g-300g之间
检查蓬松度:蓬松度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手按压羽绒服,观察其回弹速度和蓬松程度。回弹越快、蓬松度越高的产品保暖性能越好。
闻气味:优质羽绒服应无明显异味。如果有刺鼻的化学药品味,很可能是劣质产品。
搓捏测试:轻轻揉捏羽绒服,如果感觉扎手或有大量毛梗,说明杂质较多,质量不佳。
拍打测试:用力拍打羽绒服,观察是否有粉尘溢出。优质产品不应有明显粉尘。
强光照射:使用强光手电筒从内部向外照射,优质羽绒服可以看到明显的颗粒感和较大的黑色点点,而假货则可能看不到明显的绒朵。
维权途径
如果不幸购买到假冒伪劣羽绒服,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与商家协商:保留购物凭证,与商家沟通退换货事宜。
向消协投诉: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提供相关证据,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法律诉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标签造假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计算。
行业展望
此次市场监管总局的挂牌督办行动,有望成为羽绒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通过严厉打击制假售劣行为,可以有效净化市场环境,恢复消费者信心。同时,这也警示企业必须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以诚信经营赢得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羽绒服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监管部门的持续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羽绒服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消费者在选购时也应更加理性,不盲目追求低价,注重品质和品牌,共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