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手机辐射与脑癌风险无关联
世卫组织:手机辐射与脑癌风险无关联
2024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项重要研究结果:使用手机与患脑癌风险之间没有联系。这一结论为长期以来关于手机辐射安全性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这一结论基于对手机、电视、婴儿监视器和雷达等设备辐射频率的全面评估。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癌症流行病学教授埃尔伍德表示,尽管无线技术的使用大幅增加,但脑癌发病率并没有相应上升,长时间打电话的人或使用手机超过十年的人亦是如此。
这一发现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目前将手机辐射归类为“可能致癌”(2B类)形成对比。当该机构无法排除潜在联系时,就会使用这一类别。世卫组织的顾问小组已呼吁依据新数据,尽快重新评估这一分类。
什么是SAR值?
SAR值,即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是衡量电磁辐射被人体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单位为瓦特每千克(W/kg)。
SAR值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涉及加速因子(AF)和极点价(EP)等参数。简单来说,SAR值越低,表示手机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越低,安全性越高。
国际和中国的SAR值安全标准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SAR值安全标准。
- 美国FCC标准:1.6W/kg
- 欧洲ICNIRP标准:2.0W/kg
- 中国国家标准:0.02W/kg(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的全身平均值)
中国标准虽然数值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更危险。实际上,这些标准都留有相当大的安全余量。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W/kg的射频暴露限制已经足以保障所有确定的射频辐射危险。
主流手机的SAR值表现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技术进步,手机制造商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辐射安全。以小米为例,其在SAR测试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荣获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小米14系列等产品在增强通话性能和信号稳定性的同时,严格控制SAR值,为用户健康保驾护航。
小米SAR测试实验室于2023年成功申请CNAS授权认可,具备完整的SAR标准和检测能力。基于SAR新国标导入,小米建立了从概念设计到量产发布的全流程质量体系,确保每部手机都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
科学看待手机辐射
虽然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但科学使用手机仍然是明智之举:
- 保持合理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通话
- 使用耳机或扬声器模式,增加手机与头部的距离
- 选择SAR值较低的手机型号
- 关注手机信号质量,信号弱时辐射相对较高
总之,手机辐射并不可怕,科学认知和合理使用才是关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让我们能够更加安心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