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不只是习惯,还能提升视力,4个方法缓解眼疲劳
眨眼不只是习惯,还能提升视力,4个方法缓解眼疲劳
我们的眼睛,其实是一天活动次数最多和最累的器官之一。小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游戏一打就忘了时间,哪怕瞌睡虫附身,瓜一吃,瞬间两眼放光,精神百倍。这些快乐,哪一样不靠眼睛盯到手机、电脑、电视来完成?!还有的人在开会、上课、上班时大脑放空、走神、摸鱼,但眼睛可一点不敢闭。所以随之而来的就是——眼睛干、痒、痛,看东西突然模糊等情况。如何缓解眼疲劳、保护视力呢?
增强视力最简单的方法
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这个方法我们每天高频重复,但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眨眼。
眨眼,眼睛的自我保护
据美国《心理科学》杂志研究统计,正常情况下,人平均每4~6秒眨眼一次。除去8小时睡眠,一个人每天眨眼的次数约1.2万次。
我们的眼睛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泪膜,主要由水、油和黏液组成。
眨眼时,可以让泪液均匀地湿润角膜、结膜,使眼球不至于干燥,保持角膜光泽,清除结膜囊灰尘及细菌。
眨眼,也有助于视力
但眨眼的作用不仅仅是润湿眼球,实际上我们眨眼次数远多于湿润的需求。
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眨眼能够增强视网膜刺激,进而显著提高可视度。
具体来说,眨眼时眼睑的闭合和打开会短暂中断视觉输入,重置视网膜和视觉皮层的神经活动;这种中断和重置的过程有助于提升视觉系统的敏感度,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环境。
不同的是,过去的研究发现只有真的眨眼才能提高注意,但这项新研究发现,模拟眨眼的光照变化也可以短暂地提高视力。
由于我们清醒时,约有10%的时间用于眨眼而闭着眼睛,因此知道眨眼的这个好处还是令人欣慰的。
但很多情况会让人“忘记”眨眼:
比如专注于看电影、开车时,可能会减少眨眼以集中注意力;阅读时,人们倾向于在一句话的末尾再眨眼。
太少的眨眼会导致干眼症、角膜炎等。
频繁“眨眼睛”
当心可能是这7种病
眨一次眼平均需要400毫秒,大多数人每分钟眨眼10~20次,通常在15次左右。如果频率远远超过这个次数,警惕是身体出了问题。
- 眼中有异物
比如眼里进沙子,睫毛向眼内生长等,会让人感觉眼里有东西,导致频繁眨眼。
- 炎症影响
过敏、红眼病、结膜炎或其他类型的炎症,也会刺激眨眼。有时还会伴随分泌物增多、眼痒、眼红的情况。
- 视力问题
如果视力变差、屈光不正,眨眼可能会更频繁,这是眼睛在尝试矫正视力模糊。
- 干眼症
因眼睛干涩,常常需要频繁眨眼以缓解眼干、疼痛的症状。严重者需要及时到医院眼科就诊治疗。
- 面神经受损
如果负责闭合眼睑的面神经受损,可导致眼睑的肌肉出现不自主的抽搐或习惯性动作,患者可能会因为不适而频繁眨眼。
- 眼睑痉挛或梅杰综合征
这是一种眼睑肌肉不自主抽动的疾病,通常会导致眼睑频繁而不自主地闭合。情况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影响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
- 抽动障碍症
抽动症属于行为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多见于儿童,如频繁清嗓子、眨眼,大部分是暂时性的。
此外,压力和焦虑也会让眨眼次数变多。
4个提醒,缓解眼疲劳
- 有意识地增加眨眼训练
眨眼是个无意识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在工作间隙,给自己彻底眨眼休息的过程。
轻轻闭上双眼,停顿两秒钟,轻轻睁开双眼,然后放松,重复5次。经常训练彻底眨眼动作,形成肌肉记忆。
【小贴士】把电子屏幕换成多眨眼提醒,比看绿色有用!
- 适当的环境光线
确保工作或阅读环境的光线适中,避免直接照射到眼睛。选护眼灯主要看4点:蓝光危害为RG0,照度为A级或AA级,色温低于4000K,显色指数大于80。
此外,我们还可以调整电子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使其与环境光线相匹配;也可以增加屏幕上的字体大小,减少眼睛的压力。
- 热敷或眼部按摩
平时用热毛巾敷眼睛10~20分钟,或轻轻按摩眼周,能舒缓眼部肌肉,加速眼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改善干涩、眼结石等症状。
注意!这些情况下,不要热敷
眼睛存在红、痒、痛等情况,眼部过敏、炎症、感染等前提下最好不要热敷,可能加重炎症。
- 常吃护眼素
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E,叶黄素以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鱼类和坚果,有助于眼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