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0型文明,未来100年决定命运
人类是0型文明,未来100年决定命运
人类文明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提出了一种衡量文明等级的方法——卡尔达舍夫量表,它根据文明所能利用的能源总量来划分不同等级。本文将带你探索这一量表背后的深意,以及人类文明在其中的位置。
银河系中是否存在智慧生命的迹象呢?
如果有,它们的科技会达到怎样的地步呢?
银河系也好,宇宙也好,是否存在其它的智慧生命,这个问题困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许多科学家也在试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智慧生命?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智慧来识别它们呢?
有物理学家认为,人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未来一百年将决定人类文明的命运。
人类文明是生存和发展,还是毁灭的答案将取决于我们在卡尔达舍夫的尺度上进步的有多快。
卡尔达舍夫量表,它是根据其可用能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文明的技术实力。
最初,卡尔达舍夫量表将文明分为三大类,但现在该量表已扩展到包括4型和5型文明。
有趣的是,人类文明根本不在这个范围内。
人类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智慧,因为即便发现高智慧外生物恐怕也很难与之交流。
以卡尔达舍夫量表为基础认为,能源消耗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专家认为,随着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其能源需求会随着人口激增而激增,包括对机械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因此,一个文明表现的越发达,其消耗的能源就会越多。
文明的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0型,也就是我们目前的状态,能源不是来自全球,而是通过燃烧石油和煤炭等。
然后是第一类文明,也可以称为行星文明,可以控制其星球上的所有能源。
如果人类想要达到一类文明,就需要提高目前的能源生产超过10万倍。
这意味着要控制所有自然力量,包括天气、火山甚至地震,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梦想,但我们已经隐约可以在地球上看到一类文明的种子了。
根据定义,先进文明的发展速度必须比发生威胁生命的灾难的频率更快,因为例如大型流星和彗星撞击每几千年就会发生一次。
然后是第二类文明,也称为恒星文明,因为第一类文明已经耗尽了自己星球的能量,所以它们必须利用恒星,如太阳来满足其能源需求。
如果人类想变成第二类文明,就需要利用地球和太阳上的所有能源,还要有技术收集和储存这些能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能源的需求。
有科学家提出过,如果银河系内有二类文明的存在,应该很容易会被人类发现。
因为获取恒星能量需要一个庞大的设备,例如戴森球,它在宇宙空间中应该属于很显眼的存在。
戴森球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大型工程项目,以紧密的队形围绕恒星运行收集能量。
它被认为是行星生活空间和能源生产的终极解决方案。
戴森球如今已成为天文学家寻找地外生命的一个方向,方法就是寻找红外线辐射,就是戴森球产生的废能。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二类文明试图掩盖它的存在,它也必须散发废热。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意味着二类文明可能在黑暗的太空中像灯光一样发亮。
对二类文明唯一严重威胁就是附近的超新星爆炸,因为X射线会烧毁它们的星球。
最有趣的三类文明,它会耗尽一颗恒星的所有能量,并前往其它恒星获取能量。
任何自然灾害都无法摧毁三类文明,因为它有几种选择,比如改变一颗即将爆炸的红巨星的进化过程,或者离开移动到附近的星系。
据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寻找到了二类文明的迹象,但一无所获。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科学家认为是我们的设备太原始了,因此我们还不能最终证明它们的存在。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三类文明,像我们这样的0型文明能发现它们的概率几乎为零。
有科学家建议人类必须对外太空中不同类型的智慧生物持开放态度,毕竟它们对智力的定义可能与我们的定义大相径庭。
所以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判断真正的智能?
科学家认为智能可能不止一种,如果利用量子计算机过滤掉银河系内无用的噪音,或许可以捕捉到真正的智能信号。
另外,有物理学家预测,人类在100年内可达到一类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