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肉牛育种,西南大学助力丰都打造优质牛种
科技赋能肉牛育种,西南大学助力丰都打造优质牛种
重庆市丰都县,一个三峡库区的重点移民县,正在经历一场肉牛产业的科技革命。在西南大学科研团队的助力下,当地正通过种质创新和生物育种技术,培育适合西南山区的优质肉牛新品种,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
“红西本”三元杂交组合:科技育种的突破
在西南大学教授左福元的带领下,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筛选出“红西本”三元杂交组合。这个组合以红安格斯牛为终端父本,西门塔尔杂交牛为母本,经过杂交改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数据显示,24月龄的公牛平均体重达到600公斤,母牛体重在400-550公斤之间,净肉率高达50%。这一成果不仅显著提升了肉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还为培育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质肉牛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基因技术赋能,加速育种进程
为了进一步提升育种效率,西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了多项前沿技术。其中,基因型快速鉴定技术和液相芯片成为推动育种工作的重要利器。
团队成功研发了毛色、无角等质量性状的基因型快速鉴定技术,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
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成功开发了一套包含遗传疾病筛查、饲料报酬、屠宰性能等重要经济性状关键候选基因位点的液相芯片。这套芯片能够同时检测数万个遗传标记,为精准选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校地企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为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丰都县成立了重庆丰都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肉牛良种繁育与种质创新工作。同时,该县还与西南大学共建丰都肉牛产业研究院,整合多方资源,创建校地企协同创新平台。
通过这一平台,不仅能够围绕种业创新和高效饲养开展技术研发,还能进行示范推广,让更多养殖户受益。目前,丰都县已建成220余个共富农场,带动村均收入超过30万元,肉牛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未来展望: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龚炜表示,团队将继续以“国外良种本土化培育”为突破口,通过传统育种与分子生物育种体系的结合,加速新品种的培育进程。
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丰都县的肉牛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这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为我国山区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