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以上算发烧,这些护理要点家长必知
37.3℃以上算发烧,这些护理要点家长必知
导读:小儿发烧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但正确的家庭护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恢复健康。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儿发烧的原因、体温标准、发热过程表现、退烧药使用时机、非药物退烧方法以及中医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帮助您掌握科学的护理知识。
我们都知道,小朋友一旦发烧,家长们往往都会非常紧张。其实,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正确的家庭护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恢复健康。本期节目,我们教您一些实用的家庭护理方法,让孩子在遇到发烧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照顾。
上线大医生:林东如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 儿科主任 主任医师
本期话题:小儿发烧的家庭护理
小儿为什么会发烧
小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如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风湿性疾病等)。
小儿体温多少度算发热
小儿体温一般超过37.3℃(腋下温度)可视为发热。但需注意,不同测量部位(如口腔、直肠)的发热标准有所不同,且小儿年龄、活动量、环境温度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体温。因此,在判断小儿是否发热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
小儿发热过程有哪些表现
小儿发热过程表现包括:初期体温正常或略高,身体不适;体温上升期体温快速上升,怕冷、手脚冰凉;高热持续期体温保持在较高水平,可能伴随其他症状;体温下降期体温逐渐下降,精神恢复。家长需密切观察,适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治疗。
小儿发热什么时间需用退烧药
小儿发热时,是否需要使用退烧药,需根据孩子的体温、整体状况以及既往病史来判断。一般来说,当小儿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方法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以防止过高的体温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如果孩子有既往高热惊厥病史,即使在体温未达到38.5℃的情况下,也应在体温上升初期及时使用退烧药,以预防惊厥的发生。
在选择退烧药时,应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推荐,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体重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并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间隔来使用。如果孩子的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找出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有哪些非药物方法可帮助退烧
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用毛巾蘸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有助于散热降温。
多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通过排尿、排汗等方式带走体内热量,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退烧。
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降低室内温度,避免穿着过多衣物,有助于身体散热。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身体消耗,有助于身体恢复和退烧。
食疗辅助:虽然食物不能直接退烧,但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水分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辅助身体恢复。
小儿发热中医有哪些办法
推拿疗法在中医应对小儿发烧中也有着广泛应用。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推拿疗法能够平衡脏腑阴阳、调和气血,有助于退烧。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推天河水、推脊、按揉列缺穴等。这些手法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避免不当操作带来风险。
穴位贴敷是另一种有效的中医应对小儿发烧的方法。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煎煮后,贴敷在小儿的额头、脚底等特定穴位上,有助于散热降温。这种方法结合了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能够更有效地缓解小儿发烧症状。同时,穴位贴敷操作简便,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
外洗疗法在中医应对小儿发烧中同样具有独特优势。使用具有解表、散寒、祛邪作用的中药煮水,给小儿进行擦浴,可以帮助退烧。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林 东 如
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至今。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原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重症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儿科分会委员,福建省儿科分会重症学组副组长,福建省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原福州市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原福州市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小儿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对小儿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腹痛、腹泻、呕吐,便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消化道疾病、贫血、食欲差等常见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大 医 生 介 绍
郑 雪 景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部副主任、护理督导,全国中医护理骨干护士,福建省护理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康复护理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