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藏区手工艺将守护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52: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藏区手工艺将守护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

藏地多传奇。从山谷里的村庄到飘扬着经幡的垭口,每一米上升的空间里,都流传着神与人的故事。三个不同的故事在这里同时发生,奏响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等待你去聆听,去品味,去感受一份青藏高原的情怀。

四月的三江源依稀下着小雪。在这里,春天似乎放慢了它的脚步,迟迟不愿到来。但是,藏地新的传奇,却在这个叫做毛庄的地方开始了。

位于玉树州囊谦县的毛庄乡,是一个游客眼中默默无闻的“旅行死角”。但是对于当地藏民来说,这里是拥有大苏莽寺、尕丁寺和江西林场保护区的美丽的故乡。

山风穿进大苏莽寺的殿门,吹得殿前的黑色毛毡帘幕呼呼作响。在毛毡帘幕斑驳的光影下,一个男人正坐在殿门前晒着太阳。他的名字叫做永强。

永强的环保奏鸣曲

永强是毛庄乡奔康利民合作社的发起人,也是许多康巴汉子心灵的引路人。几年前,永强看到村里一些男人整天无所事事,他便召集了这些“无业游民”,在活佛面前,让这些康巴汉子立下誓言,戒掉一切坏习惯,从此认真生活。

合作社从最初的农业种植形态,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巡护监测生态资源的环保社团。在GEI的帮助下,合作社开展了社区协议保护,开始监测附近水源的水质,守护一汪生命之源。

然而,永强和他的伙伴们却遭遇了一些困难。环保需要资金,但是奔康利民合作社却没有资金来源。永强为此十分烦恼。于是,他提议成立囊谦县半边天妇女合作社,希望通过制作藏区传统工艺品来支持毛庄乡的社区环境保护工作。

毛庄乡的手工艺品古朴、原始,带有浓厚的藏族文化色彩。虽然小有盈利,却不足以承担环保所需的费用。为了支持永强,GEI通过协议保护项目,邀请到了几名志愿帮助藏区的设计师,帮助提高当地村民的手工艺技术。

悠扬的编织之歌

受邀的三名设计师们都是业内响当当的“大神”。藏艺通-子乌和成都迦入空间的艺术总监五之,那曲工作室的联合创办人曲咪娜,以及织识工作室的联合创办人邢振。

编织手工艺人邢振将自己从日本学者鸟丸知子那里学习到的西藏卡片织技术教授给了藏区手工艺人们。这种编制方法是鸟丸知子十年前专赴西藏学习到的藏式技艺和纹样,当时已经是藏区将要失传的手工技艺。“我真的很荣幸,可以帮助这项已经在藏区消失的艺术,重新回到故乡。”

咪娜是这次的总设计师。她拥有超强的配色能力和设计理念。追求环保的她,坚持不在水源地用化学物品将毛毡染色,而是在以黑白灰为底色的毛毡制品上配以彩色的卡片织带。“我们追求的不是机器批量生产出的东西,而是经过双手用心完成的作品。”

五之2002年入藏,从此便深深爱上了藏区。虽然现在常居法国,但是每年她都会抽出固定几个月的时间,到藏区参与手工艺志愿活动。这次是五之第二次参与GEI的协议保护项目。“我从来都不觉得我们是在帮助他们,我们来到藏区其实只是一种反哺。”

学员们的小步舞曲

牦牛粪在炉膛内燃烧着,驱走了毛庄乡四月的寒意。早上9点,玛永村的街上寂寥冷清,然而乡政府对面的二楼小房内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段日子里,设计师将设计、制作、质检等多方面技艺手把手传授给了社区手工艺人。这次的学员除了毛庄乡妇女合作社的成员外,还包括三江源其他四个社区的6名手工艺人代表。

多杰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康巴汉子,平时的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手工坊的角落,一寸一寸地编织卡片织。短短几天,这个从远方赶来学习的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普通花纹编织的技巧,还成为了学员中第一个运用卡片织制作藏文图案的人。

彭措忠尕学习的是毛毡制作。这是一种将羊绒和牦牛绒按比例摆放,再浇之肥皂水反复揉搓,将其毡化的手艺。工作的时候,她的小女儿索南代吉就在工作坊内玩耍,偶尔,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也会睁大着眼睛,充满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工作。

次成正在认真地缝制着毛毡电脑包。这是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步。很多半成品在设计师的检验下缝了拆,拆了缝,力求做出最能体现藏区文化和技艺的成品。

除了学员,工作坊还经常迎来其他访客。妇女合作社成员的老公们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一会帮忙从家里拿个东西,一会帮自己妻子递个材料,偶尔还得哄哭闹的小孩。

看着展示台上日渐增多的成品,阳光透过窗子照进工作坊,伴随着暖暖的酥油茶香,每个人的心情平静又美好。

终章:青藏高原的传奇

虽然这次的培训结束了,但是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会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雪域高原,将藏区故事带到你的身边。或许,正在阅读这篇故事的你,就是下一个在这片瑰丽土地上书写当代传奇的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