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下的江西稻田:种植时间提前,双季稻面积扩大
气候变暖下的江西稻田:种植时间提前,双季稻面积扩大
2024年,江西省平均气温达到19.3℃,较历年平均偏高1.0℃,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显著的气候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江西的农业生产格局,尤其是稻谷种植时间出现了明显变化。
种植时间提前,南北差异显著
研究显示,自2011年以来,江西省各地的油菜收获时间和水稻移栽时间普遍提前。以赣南地区为例,油菜收获时间已提前至4月上旬,而水稻移栽时间则集中在4月中旬。相比之下,赣北地区的变化稍显滞后,油菜收获时间为5月上旬,水稻移栽时间则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这一变化趋势在全省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南部地区由于气温回升更快,种植时间提前更为显著。以吉安市为例,2011年以后,该地区已具备种植双季稻的气候条件,而北部的九江地区仍以单季稻为主。
种植结构调整,双季稻面积扩大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种植时间,还引发了种植结构的调整。据统计,1991年以来,江西省一季稻种植范围逐渐缩小,而再生稻和双季稻的种植范围则不断扩大。特别是2011年以后,吉安南部和赣南地区已适宜种植双季稻,赣北南部和赣中大部则适合种植再生稻。
双季稻的熟性搭配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早熟+早熟、早熟+中熟等搭配方式的种植区域北界持续向北推移。目前,吉安南部和抚州南部边缘地区已开始种植早熟+早熟品种,赣南北部则以早熟+中熟品种为主。
科学应对,保障粮食安全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江西省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启动了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通过系统调查各地的热量、光照、水分等气候资源,以及作物品种、产量、气象灾害等农业生产数据,为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依据。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们也通过调整播种时间、选择适宜品种等方式积极应对。例如,一些地区开始尝试早播技术,不仅延长了作物生长期,还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深远的,但通过科学应对和技术创新,我们完全有能力化挑战为机遇。江西省稻谷种植时间的变化,正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未来,随着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西省的农业生产将更加科学、高效,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