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诗里的节日盛宴:从长安元日到上元灯会>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7: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诗里的节日盛宴:从长安元日到上元灯会>

《唐诗中的节令民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将唐诗与节令民俗紧密结合,为我们打开一扇深入了解唐诗与节令民俗关系的大门。书中集中关注了十四个时令节日,包括元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作者通过对大量唐诗的分析解读,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唐代的人们在不同节令中的各种民俗活动,既能让读者感受唐诗之美,又能体味传统节令民俗的文化之味。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正月初一是最受重视的,因为这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元日”是唐诗中正月初一的称呼。普通百姓的元日是怎么过的?卢照邻诗:“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人们端着酒向长辈祝福,挺热闹的。薛逢的诗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这是诗人在外为官十年再次回到家乡时写的,就是一场春节乡村生活“直播”。

有意思的是,唐朝的诗人在长安城过春节,也留下了很多诗歌。唐朝诗人丁仙芝的诗歌《京中守岁》这样描述: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客愁当暗满,春色向明归。玉斗巡初匝,银河落渐微。开正献岁酒,千里间庭闱。据王双怀介绍,“当时的官方会举行大朝会,在大明宫的含元殿还会有一些官方的活动。当时的老百姓也会围观。诗人包佶的《元日观百僚朝会》这样描绘: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御炉分兽炭,仙管弄云韶。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摇。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唐朝诗人王建在《元日早朝》中也写过这样的场景: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帝居在蓬莱,肃肃钟漏清。将军领羽林,持戟巡宫城。翠华皆宿陈,雪仗罗天兵。庭燎远煌煌,旗上日月明。这首诗歌比较长,对当时的情况有比较详细的叙述。”

唐朝繁荣昌盛,唐诗中关于春节的诗歌也都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对此,王双怀感慨,“在唐朝,可以说是万国来朝。百姓春节也有自己的庆祝活动。他们祭拜祖先,也会进行一些聚会。当时还有隆重的活动,到农历正月十五过元宵,也有灯节。唐朝诗人张说还有一首诗,‘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晚上很热闹,长安城到处都是灯火通明,也很有春节的热闹氛围。唐朝诗人谢良辅还有这样的诗句,‘瑞气遥迎凤辇,日光先暖龙池。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今天的我们,读到这样的诗句,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气息,当年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唐代的元宵节更是热闹非凡。唐朝诗人张说的《正月十五夜》生动描绘了长安城元宵节的盛况:“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诗中提到的“龙衔火树”和“鸡踏莲花”都是当时灯会上的大型灯饰,展现了唐代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此外,唐代的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灯谜,但通过描绘月夜的静谧和人们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元宵节的另一面——除了热闹的灯会,还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通过这些唐诗,我们不仅能看到唐代春节和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还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情趣。这些诗句不仅是对节日习俗的记录,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如王士祥教授所说,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真情通过节日这一形式得以永存,古人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美好期盼和吉祥祝愿凝聚在唐诗中,提炼成万古不衰的节日之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