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考古发现接连推翻西方断代研究,引发学术争议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01: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考古发现接连推翻西方断代研究,引发学术争议

中国考古在世界考古舞台上的崛起,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尤其是在西方主导的传统考古叙事语境下,引发了诸多值得玩味的现象与思考。中国考古的深入探索,究竟是对人类文明研究的有力推动,还是触动了西方某些固有观念的敏感神经?

回首往昔,中国与乌兹别克在考古领域携手合作,踏上探寻丝绸之路以及寻觅“月氏族”历史遗迹的征程,收获颇丰,诸如契纳尔特佩遗址、撒马尔罕撒扎干遗址、拜松拉巴特遗址等珍贵考古发现,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本应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闪耀,为各国学者所共赏,共同推动对古代文明交流与发展的认知。然而,西方的一些声音却打破了这份和谐。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与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竟抛出诸如“将中华文明的影响扩大到遥远的过去”“中国‘正在挑战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些史学观点’”“中国把考古当成武器”等无端指责。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复杂的缘由?

先来说说安特生的“误判”奇事。在近代中国考古的长河中,瑞典人安特生犹如一个颇具争议的过客。1921 年,他发现了河南仰韶遗址,随后又在甘肃挖掘出“齐家坪遗址”。当时,由于这两个遗址出土的彩陶与中亚安诺遗址(西方认定其彩陶源于西亚)极为相似,安特生便草率地论断仰韶彩陶是从西方传来的,进而提出“中华文明西来说”这一影响深远的观点。但他的论断依据实则漏洞百出,关键在于其对遗址的断代出现了严重错误。他错误地认为仰韶遗址距今仅有 4000 多年,且齐家坪遗址还早于仰韶,两者又都晚于中亚安诺遗址,于是得出了那错误的“中国彩陶西来”结论。可没过多久,中国学者便凭借严谨的研究予以有力反驳,因为事实上仰韶遗址的年代远早于齐家坪遗址(距今 4200—3600 年)。这不禁让人深思,同样是西方学者的断代研究,为何在中亚、西亚以及古埃及等地的断代就被视作确凿无误,而一涉及中国就错漏百出?且中国学者能如此迅速地纠正其在中国的错误断代,那西方又怎敢轻易让中国学者涉足他们一直主导的古埃及、苏美尔等地区的考古研究呢?这就像是一场学术信任的危机,一旦中国学者参与,西方那些看似坚固的论断仿佛就摇摇欲坠。

再把目光聚焦到孟图神庙考古这一精彩篇章。2018 年,中国与埃及开启了《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协议》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考古队首次踏上埃及这片神秘的土地进行考古发掘。孟图神庙遗址位于卢克索,这里早已不是未经发掘的处女地,而是遭受过英法考古队“粗暴”挖掘的地方,那种掠夺式的考古,简直如同“盗墓式考古”一般,地层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各种文物被随意丢弃,混乱不堪。西方一直宣称孟图神庙始建于 3300 年前,是一座宏伟壮观的神庙。但中国学者的到来,却如同一股清风,带来了全新的发现与思考。有中国学者在《首个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孟图神庙考古日记》中详细记录:该神庙区的修建时长竟然至少持续了接近 1500 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次翻修。按照西方的断代方法,最终的神庙实际上只是相当于中国东汉时期的遗存。而最早时期的神庙,规模极小,如今几乎难以寻觅踪迹,与后来那宏伟的模样简直天差地别。这就好比将明长城误认成秦长城,其震撼程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中国考古队还挖掘出一些青铜雕像,其年代相当于中国战国中期,这些青铜雕像制作粗陋,与同期中国精美的青铜器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也与西方所描述的古埃及青铜器大相径庭。仅仅这一次孟图神庙的考古经历,中国学者就像是揭开了西方古埃及叙事的神秘面纱一角,提出了诸多可能改变西方传统认知的疑问。比如那举世闻名的胡夫金字塔,是否也像孟图神庙一样,是在漫长岁月里“层累”而成的呢?如此一来,西方还会欣然欢迎中国深入古埃及的考古研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最后来探讨谷物黍的起源之谜。西亚哈拉夫文化遗址,在西方的断代研究下,被认定为距今 7000 年—6300 年,且在该遗址出土了一些碳化黍粒。于是,上个世纪西方便笃定地宣称“黍起源于西亚”,认为其有着 6000 多年的历史,并向东传播到中国,再向西传播到欧洲。然而,进入本世纪,中国学者为了彻底解开黍的起源谜团,获取了“西亚黍”与“欧洲黍”样本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却令人大为震惊,西方学者再次在断代问题上出现重大失误。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指出:“经过精确的测年,原来号称有 6000 多年历史的西亚黍,年代都不早于 4500 年”,欧洲最早的黍粒,原先认为具有 5000 年的历史,但严格检测之后只有 3500 年的历史。更为关键的是,西亚黍与更早的中国黍在 DNA 的遗传上具有一致性,这无疑表明西亚黍实际上起源于中国。西方在这一问题上连续出现断代错误,而中国学者凭借科学研究轻易地推翻了西方的论断,发现西亚黍、欧洲黍的年代都被高估了 1500 年以上。这一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因为黍所在遗址的断代也可能因此受到质疑,如果遗址年代被高估,那么苏美尔文明的年代体系或许也存在漏洞。虽然西方学者解释为“晚期混入”,但这种说法实在太过牵强,难道黍会如此巧合地在不同地区的遗址中晚期混入?这一系列的疑问都让人对西方的考古断代和历史叙事产生深深的怀疑。

从以上三个典型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长期以来所秉持的一些史学观点,在中国学者参与考古研究后,纷纷面临挑战,有的被发现存在明显问题,有的则被彻底推翻。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西方之所以不欢迎中国考古,是否正是因为害怕中国的深入参与会打破他们精心构建的世界历史体系呢?在考古这一追求真相的领域,难道不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各国学者共同努力,去还原人类文明更加真实、完整的画卷吗?亲爱的读者,您对此又有何见解呢?是认为西方的担忧有其合理性,还是觉得中国考古的崛起是推动全球考古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呢?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