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边城》里的湘西风情,沈从文的乡土情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边城》里的湘西风情,沈从文的乡土情怀

引用
什么值得买
12
来源
1.
https://post.smzdm.com/p/a5xvrvvl/
2.
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4-04/19/c_1310771824.htm
3.
https://post.smzdm.com/p/a4xwd3pl/
4.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7244//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185204725173725
6.
https://www.sohu.com/a/798064303_121106687
7.
https://m.qidian.com/ask/qurlwoslwpe
8.
https://nvzhuang.ping-jia.net/jieshao-568089614.htm
9.
https://www.echineselearning.com/zh-hans/blog/an-analysis-of-the-characters-of-cuicui-and-old-boatman-in-the-border-town
10.
https://www.dedao.cn/ebook/reviews?id=bxEYR1zAbZMmVzK4p1oxl67XeNaB83O8Arw92GJERgryYQdDnqjkPLvO5eOZ8Nqr
11.
https://nvzhuang.ping-jia.net/jieshao-586787012.htm
12.
https://www.ruiwen.com/wenxue/biancheng/242219.html

1931年,沈从文在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创作了《边城》这部经典之作。当时社会虽动荡不安,但总体上稍显和平,有良知的文人开始思考人性的本质。沈从文希望通过描写一个近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为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明方向。

01

湘西风情的描绘

《边城》以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小说通过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沈从文运用优美细腻的笔触,创造出一个封闭的田园环境,寄托着对“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小说中的自然景色如诗如画,清澈的河流、翠绿的竹林、古朴的吊脚楼等元素,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边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体现了沈从文对原始生活的向往。

02

人物形象与乡土情怀

翠翠是沈从文在《边城》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倾注了作者“爱”与“美”的理想。这是经过作者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翠翠的出身具有传奇性,是她的母亲和茶峒的一位军人热恋的结晶,她来到人间,便是天使与爱的精灵。“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既是人的至性——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她的“爱”,单纯、自然、真挚,一切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性。她对傩送的爱情大体经过了萌生、觉悟与追求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看龙船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在朦胧中萌芽、生发。第二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觉悟阶段。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随爷爷进城看龙船,再遇傩送,表现出对爱情的自觉、自矜与自尊。第三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执着追求的阶段。在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后她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准备接受种种磨难而等待傩送归来,是勇敢接受不幸命运的挑战,是对爱情的忠贞。在爱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因此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翠翠身上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但翠翠与傩送没有像母亲与军人那样双双殉情而死,翠翠远比她绝望的母亲更勇敢更坚强,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的命运作持久的抗争。显然,翠翠形象的塑造倾注了作者同情与讴歌的激情,流露着理想化的色彩。

老船夫是“善”的化身,作者是把他放在“爱”与“美”的人性天国里进行刻画的。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在溪边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质朴憨厚、侠义心肠,因而颇受众乡亲的尊重。老船夫的“善”,主要是通过对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充分地表现出来。他是一位慈祥、仁爱,为孙女可以付出一切的爷爷。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翠翠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为此他遵循苗族婚恋习俗,让翠翠的婚事由她自己作主,谁能够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使翠翠动心,就当她的夫婿。他奔波劳碌,翠翠的爱情却连遭波折,他最后郁闷忧愁而猝然离世。总之,作者对老船夫的刻画并非置于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展示性格的复杂性,而从之于他人、从之于孙女的人伦关系中,围绕着关于翠翠的婚事种种,特意“放大”了去表现一位平凡老人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广浩瀚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

03

艺术特色与美学追求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在《边城》中,湘西的原始性风俗人情被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这里山清水秀,这里民风淳朴,人人善良、淳朴,古道热肠,自足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作品开头,就写了自然山水的美和世态人情的风俗美。河水清澈,可以看到里面的鱼。渡口是公共的,守渡口的老人古道热肠,任何人都不用交钱,非要交钱的,就给他当地的特产,烟叶和茶叶。还有一口大缸,专门给过路的人泡茶,谁渴了谁喝。这里的军队士兵,除了号兵每天吹号,人们知道以外,这些士兵仿佛不存在一样。原始的风俗人情,是田园文学的基本表现对象。中国古典田园文学,基本上都是以风俗人情为表现内容。在这种原始的风俗人情中,表现人性的善和自由。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04

结语

《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不仅描绘了湘西边城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还深刻展现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细腻的笔触,沈从文表达了对乡土的深情厚意和对人性美好的赞美。这部作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视角,也为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