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医药板块深度回调近七成,近期现企稳信号
港股医药板块深度回调近七成,近期现企稳信号
自2021年6月以来,港股医药板块经历了深度回调,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累计下跌超过70%。然而,近期板块出现企稳迹象,引发了市场对医药板块是否即将迎来转机的讨论。本文通过分析医药板块低迷的原因、A股港股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行业长期发展前景,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港股医药板块持续低迷
自2021年6月以来,港股医药板块持续回调,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从2021年6月1日到2024年8月19日累计下跌72.5%。这一跌幅令人惊讶,反映出医药板块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期表现带来一线希望
尽管整体表现低迷,但近期港股医药板块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8月16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医药板块表现强势,其中京东健康涨幅超过7%,药明生物上涨超过3%,百济神州、石药集团等多只股票涨幅均超过2%。
多重因素影响医药板块表现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业内人士指出,医药板块的未来行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政策变化、行业竞争等。从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基本面没有本质变化,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奠定了行业长期需求的基础,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投资港股医药的基金表现惨淡
港股医药板块的低迷也影响了相关基金的表现。截至8月18日,在全市场投资港股医药板块的155只基金年内平均收益仅为-18.15%,且全部取得负收益,其中最低收益为-30.63%,收益率跌超20%的有68只。
分析港股医药板块低迷的原因
港股医药板块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
- 港股医药板块估值虽然处于历史低位,但扰动因素仍较多
- 内地受集中带量采购、行业整治、消费低迷等因素带来较大压力
- CXO(医药外包)等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板块受到地缘政治因素扰动较多
医药板块的反弹高度取决于基本面的变化
恒越基金认为,医药板块的反弹高度取决于基本面的变化。影响港股的关键因素除了利率,更需看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即使开启降息周期,也需要中国国内经济迎来改善,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反弹。目前医药板块开始出现了企稳迹象。
A股港股密切相关
与港股医药板块相类似的是,内地医药板块也低迷已久。Wind数据显示,2021年6月1日至今,万得医药指数下跌49.15%,虽然跌幅未超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但跌幅依然惊人。
郭相博:创新和出海是破题关键
天弘医药创新基金经理郭相博指出,2024年上半年,医药板块趋势性的投资窗口期非常短暂,第一段机会是在2月份医药板块中小微市值股票在大幅下跌后的超跌反弹;第二段机会是在4月底到5月中旬,医药板块在机构低仓位、第一季度业绩利空出尽后的风格高低切机会,子板块轮动过后并未走出主线。
郭相博认为,2024年上半年医药板块的投资困境,实际上集中反映了自2021年6月份起医药板块走下神坛后,行业一直面对的两大问题,即子板块的轮番估值中枢下移,且板块缺乏持续性主线机会。究其原因,医药板块中大多数制造业公司在国内的业务受到集采、谈判、比价、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政策扰动,叠加防疫周期和医药反腐等行动,很多公司的国内业绩呈现了巨大的周期性、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而海外的国际化逻辑,近两年从CXO到低值耗材板块,却开始越来越密集地反映出地缘政治的风险。若我们抛开情绪和幻想,去仔细想想医药行业的破题点,会发现行业的中长期逻辑却十分清晰,即“创新”和“出海”。
A股医药板块和港股医药板块之间有何关联?
前述大型公募业内人士表示,A股医疗板块和港股医疗板块有一些相似之处,如行业政策调整、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如在资金流动性方面,港股市场受国际资金流动影响更大。同时在投资者结构方面,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风格和决策因素与内地以散户和机构混合的结构有所不同。
长坡厚雪本质不变
在采访中,受访人士皆对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的未来表示乐观。前述大型公募人士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选取108 家港股医药上市公司进行分析,2023 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7542.04亿元,同比增长6.84%,实现归母净利润 631.30 亿元,同比增长35.33%。各板块表现差异显著,营收端,除化学制药小幅下滑外,其余板块均实现增长;利润端,化学制药利润总额最高,其次为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生物制品中多为创新药,前期研发投入大、持续亏损,自2022年起亏损额已开始显著收窄,医疗器械企业也多为创新设备、高值耗材等,逐渐扭亏开始盈利。
该人士指出,当前,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医疗领域变革的重要因素,涵盖了医药行业的创新方向,如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AI为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帮助巨大。以创新药研发来说,国外一款真正创新药的研发按照过往经验可能需要花费10亿美元及10年以上的时间,但是AI能够帮助科学家和制药企业更好地找到新药研发的靶点,高效评估和预测候选化合物的结构和疗效关系,有助于更好、更快地研发新药。“整体来说,医药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成长性赛道,历史上长期保持着1.5—2倍于GDP的增速,中长期发展逻辑明确,相信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赛道。”该人士说。
天弘中证医药100指数基金经理贺雨轩表示,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A股以及港股的医药指数走势与发达国家的医药指数走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不同。2023年11月初开始,受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结束、降息预期不断增强、美债收益率快速下行的影响,发达国家市场的医疗保健、生物科技以及创新药的相关指数作为受此影响边际转向最明显的进攻性资产,普遍提前启动,上涨超过20%。而A股和港股医药对此并未反应,并自2023年11月起出现了约30%的下跌。“A股和港股医药在全球配置性资金视野中的投资性价比,会在最近半年与发达国家市场医药指数的阶段性背离之后,得到进一步的大幅增强。”贺雨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