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中国梦境》:哲学思维的奇妙之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0: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中国梦境》:哲学思维的奇妙之旅

近日,暨南大学举办的“中国梦境:梦境中的情理与哲思”学术研讨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康儒博的《中国梦境:公元前300年—公元800年》,这本书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对梦境的独特见解,还展示了梦境背后的哲学思维。通过梦境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文化中蕴含的深邃哲理,以及人们对宇宙法则的认同与探索。这场研讨会让我们重新思考梦与现实的关系,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类内心深处的秘密。

01

古代中国的梦境观

在中国古代,梦被视为一种神秘的现象,与超自然力量、神灵或祖先的启示紧密相连。人们相信梦能够揭示未来的预兆,或是传达某种深层的象征意义。古人通过占梦书、经学注疏等文献来解读梦境中的象征意义,这些解释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02

梦境的解释与实践

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的占梦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理论来解读梦境的预兆和象征意义。占梦者往往依据占梦书等文献中的记载来进行占梦和解梦。人们在遇到重要的梦境时,会寻求占梦者的帮助来解读梦境的含义,并根据解读结果来采取相应的行动或决策。

对于不吉之兆的梦境,人们会通过祈祷、祭祀、行善等方式来祈求神灵保佑、消灾解难;对于吉祥之梦,则可能被视为好运的预兆,从而增强信心和勇气。在古代中国,梦被视为预测未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相信梦境能够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梦的预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例如,帝王将相会根据梦境的预兆来制定政策、选拔人才或进行战争等。

03

康儒博的创新解读

康儒博在《中国梦境》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创见,就是以关系认识论(relational epistemology)审视梦事件中的诸多存在者。康儒博写道:“有许多个周围世界,许多个由非人类的存在者(extra-human persons)所经验的世界,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目的的自我。但是,这多个周围世界是由门户连接起来的,允许存在者转化(trans-formation)、言语交流、赠送礼物、传授歌曲、请求帮助及其他许多互动。也许在这些门户中,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就是做梦。在梦的共同空间里,人类发现自己与大量作为自我的创造符号、释读符号的同伴通过关系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抛开别的不说,梦是一种关系认识论。”

从关系认识论的视域出发,古人对梦的言说的真实性、梦事件的真实性、梦的各怀鬼胎的用途等议题均可被悬置起来,真正重要的是梦中存在者之间超出我们当下常识性认知与狭义的理性之外、复杂多样的“关系”,并且它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人在这样的“关系”中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人们正是如此感知、体验、相信、认识梦并基于此而开展实践的。在梦的关系事件中,有许多“有目的的自我”,康儒博特别关注到了非人类的施动者(non-human agents)/非人类的自我(extra-human self)/非人类的存在者(extra-human beings;extra-human person),从而对beings做出了一种泛化的理解。承认存在着很多种文化、很多种自然、很多个周围世界和很多个经验的世界,将有助于我们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茧房中走出,认识更广阔的周围世界和更多样的自我。

04

结语

《中国梦境》这本书通过对战国后期至晚唐时期的占梦书、经史注疏、志怪小说、佛道文献等资料的梳理,揭示了中国古代对梦境的独特理解和解释方式。康儒博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知识,提出了关系认识论的视角,强调梦境中不同存在者之间的关系,而非单纯追求梦境的预兆或象征意义。这本书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